孩子判归父亲 母亲仍精心照顾
法庭是一面镜子,折射大社会,周而复始上演着喜怒哀乐,人情冷暖。很多事情到了法院这步,往往意味着矛盾已经难以调和。然而这次,原告不但感动了身边人,还感动了被告。导致局面大逆转是原告体现的母爱。
而在之前,原告和被告离婚,虽然孩子名义上归被告,但原告依然竭力付出,帮助智力低下的儿子,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中学。
男孩判给父亲,但实际跟母亲生活
阿慧与阿曹(均为化名)在广东经商时认识,阿曹是温州人,阿慧是广东人。两人结婚后,于2002年生下儿子小雨(化名)。
儿子的出生,带给这个家庭的喜悦却十分短暂。小雨十多个月时,夫妻俩发现小雨与其他孩子“不大一样”。随着小雨一天天长大,思虑再三,他们将小雨送到权威机构检查,结果令人非常难过:小雨的智商比99.9%的孩子低。
2005年,夫妇俩又生下一女儿。此后,因为经商不顺等各种原因,2010年,阿慧与阿曹的婚姻走到了尽头,双方达成协议办理了离婚手续,并约定儿子小雨由阿曹抚养,女儿由阿慧抚养。
相比阿曹,阿慧的条件要好些。因此,尽管儿子名义上由阿曹抚养,而实际上,儿子一直跟随着阿慧生活。为了给儿子找一个有利环境,阿慧特意将他带到北京生活。
既然一直是自己养,阿慧便想拿回孩子的抚养权。她把阿曹告上了瓯海法院,要求变更抚养权。法院了解过事情来龙去脉后,在咨询双方意见后,决定进行调解。
为让先天不足的孩子正常生活,她费尽心力
调解刚开始,阿曹便称女儿的抚养权已经给了前妻,坚决不同意再将儿子小雨的抚养权交给她。
阿慧缓缓述说了自己和孩子们的生活历程:不要说读书,就是日常生活,照顾小雨这样的孩子都要付出加倍的时间和耐心。阿慧放下自己公司里的一切工作,每时每刻陪伴在孩子身边。为了小雨能和正常的小孩子一样在学校读书,她不但陪读,不断鼓励和启发孩子,更是一次次邀请甚至恳求儿童专家对小雨进行诊断和训练……她称已经记不起或者不愿意讲起自己这些年到底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
通过阿慧的不断付出,小雨的智力竟慢慢接近其他普通孩子。今年,13岁的小雨更是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市某重点初中。
在法庭上,阿慧擦去眼角的泪水,继续述说,这些年自己作为母亲,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孩子们健健康康地成长是她最大的安慰。而阿曹作为孩子的父亲,对孩子的生活不闻不问,并没有尽到抚养孩子的责任。而且,现在小雨在北京上学,也已融入到当地的生活环境,如果现在将小雨交给阿曹抚养,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前夫受前妻感动,让出抚养权
阿慧述说的时候,阿曹一直低着头,默不作声。但在听到前妻说他俩的孩子目前健康成长且成绩优异时,他再也没能忍住,双眼闪现着泪花。
法院听取了双方的诉求,综合分析了原被告目前抚养孩子的利弊,认为小雨目前跟随其母亲阿慧生活会更有利于他的成长,便与阿曹沟通了看法,积极开展调解工作。
阿曹听后,先是低头不语,在思索许久后,长叹一口气。说自己工作较忙,确实没有时间照顾好儿子,为了儿子的将来,他同意将儿子的抚养权变更给儿子母亲阿慧。最终,他与前妻阿慧签下了变更抚养权纠纷的调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