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社会保障机制 给力老人安享晚年
导读:谁来养老?或许很多人会笑话——这还不简单,当然是子女了。从法律上讲,这个答案自然是对的。因为赡养父母,是《婚姻法》规定的一项法定义务,作为子女必须无条件地履行。然而事实上,这项法定的义务却面临了现实的挑战。
其一,来自观念的变化。
两年前,由国家统计局批准进行了“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一次性抽样调查”,并对外发布调查结果。这是我国第一次由国家拨专款、以政府名义进行的全国老年人口调查,覆盖20个省份,调查了2000年60岁以上老人2万余名。调查结果表明,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观念变化的挑战。目前,我国传统养老方式虽然仍以家庭养老为主,城市中获得子女经济支持的老年人为30%以上,而农村则达到60%以上;但是,家庭对老年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作用正在削弱,青年人孝敬、赡养老人的观念不断淡化,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其二,来自人口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近年来,因经济原因而起诉降低赡养费的案例悄然多了起来。据法官介绍,这类案件多出现在两种家庭,一种是经济困难、负担较重的家庭;另一种则是独生子女或成员较少的家庭。在北京市房山区,有一位失业人员杨某便不堪重负。他失业在家,女儿又在读大学,经济负担较重;还要每月给自己的母亲和岳父母200元钱……无奈的杨某,只好向法院起诉请求降低赡养费。
目前,我国已进入了老年社会,老年人口已达1.3亿,占到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而且正以年均3.2%的较高速度增长。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一对年轻夫妇,甚至可能要面对十二位老人的赡养。这么重的压力,即使孝心诚诚也很难承担。
所以,让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个问题——谁来养老?对来自观念变化的挑战,并不太难解决。因为如果是子女有能力而不愿养老,老人们大可不必忍气吞声,大可不怕“家丑外扬”,只需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但是,面对第二项挑战,解决起来就比较难了,这不单是法律问题,老人们安祥的晚年,更要倚靠全社会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