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离婚了,孩子怎么办?

谢霆锋与张柏芝的离婚战火已经烧了一个多月,事件演变至今,公众们不再关心两人的财产分配问题,而是将焦点放在了两个尚且年幼的孩子身上。因为不管这场离婚大战以怎样的结局收场,父母离异的事实都将在两个孩子成长的路上留下深深的阴影。与此同时,“宋丹丹微博炮轰前夫英达”的新闻也在上周引发了公众新一轮对于离婚后该如何养育孩子的思考,英达的一句“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使其成为了众矢之的。
有数据显示:目前80后的离婚率高达20%—30%,离婚率增高无疑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趋势。虽然每个人都有选择婚姻和结束婚姻的权利与自由,但作为父母,不要忘记自己所要承担的义务与责任,不应让孩子成为婚姻破裂的牺牲品。父母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在所难免,那么我们如何将这种伤害降到最低呢?
单亲家庭易让孩子心理扭曲
据一份调查显示:少年犯中,有一半以上是由于家庭教育失误造成的,而这些教育失误的家庭,又有约40%为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子女会出现什么心理问题呢?专家说,主要表现为自卑、自责、惶恐、愤怒和过度敏感。
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一方面是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明白,不只是家里少了一个人,更重要的是缺少了成长中所必需的父爱和母爱;另一方面,因为单亲家庭通常在经济上都相对拮据,所以,孩子在物质上的需求很难像其他同龄人那样容易得到满足,很自然的,孩子就会有一种不如别人的自卑心理。
有些孩子因为父母离异时年龄尚小,对于父母离婚的真正原因并不知晓,父母也没有向孩子说明离婚的原因,这时,孩子就容易错误地将父母离异的原因归罪于自己身上,产生自责心理。于是他们会自行寻找解决的办法,或者做父母之间沟通的纽带;又或者做出父母无法忽视的坏事甚至使用暴力,让父母联合起来;也可能会因为长期生活在父母的争吵中,转为冷漠对待。儿童心理学专家解释:前两种情况一般见于15岁以下的儿童,而冷漠则出现在15—18岁的孩子身上。
随着年岁增长,孩子们会意识到父母离异并非自己的过错,于是他们将情绪转嫁于父母,转嫁于社会,转嫁于命运的不公平,进而对社会和周围人群产生敌对情绪甚至产生破坏性。单亲家庭的孩子会用强硬的态度武装自己,但是其实他们的内心却因为父母一方的抛弃而变得无比脆弱,同时,因为父母婚姻的不幸福,也会导致他们对婚姻的恐惧以及对爱情的不信任。
离婚并不意味着爱的缺失
离婚只意味着婚姻关系的解除,意味着你不再对你曾经的另一半承担义务或者履行责任,却不意味着血脉相连的子女也可以一并消除。而这也正是英达那一句“离婚了,就别再来找我”的言论被炮轰的原因所在。
心理学家建议:想消除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关键在于离异父母要理智对待婚姻,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家长首先要调整自己的思想和心理情绪,引导孩子对家庭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作为家庭的一员,他有权利知道与自己有关的事实,这有助于他的勇敢面对。真诚面对孩子的问题,你们的家庭的确发生了变化,同时告诉孩子,你们仍像以前那样爱他。”儿童心理咨询师张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我接触的离异家庭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怕离异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刻意隐瞒父母分开的事实,这让孩子活在一种不真实的假设当中;另一种就是一旦离了婚就老死不相往来,就像英达所说的,如果和前妻所生的孩子联系过密,会觉得对新组建家庭的孩子不公平,也会影响到前妻组建新家庭。老实讲,这两种做法都不可取。作为离异父母应把握一条原则,就是别让孩子感到爱的缺失。”
别把离婚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一些离异父母总喜欢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不是,以寻求孩子的理解。其实这种做法是十分不妥的。最好不要向孩子控告对方的无情和不负责任,不要试图将自己的创伤作为孩子今后成长的借鉴。孩子需要从更客观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他们有自己探索和憧憬的权利。“妈妈不要我们了”“男人都是坏东西”之类的语言,会使孩子失去对人的信任和对未来的信心。
离婚父母应该意识到养育孩子仍是双方共同的责任,只有平静商谈教育孩子的事,才能让其有宁静的学习、生活心态。双方要经常保持和孩子的联系,尤其是孩子的监护方,应允许另一方探视,使孩子享受亲情。千万别把离婚的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在小小年纪就承担着不必要的负担。
还有一些家长,认为是自己的原因造成孩子的不幸,所以就会有一种补偿心态。事实上,物质补偿和娇纵都无法替代孩子精神上的缺失,相反,家长的这种愧疚心理可能是导致孩子任性、暴力的来源。单亲的孩子需要更早地承担责任,才能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