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贵的婚姻:房子成为这个时代婚姻最大的捆绑
“房子成为这个时代婚姻最大的捆绑。”
从2009年开始考虑结婚买房的陈升至今没有和相恋3年的女友定下婚期,因为一直没有在北京购置婚房。说起看房的经历,他连续用了七个词来表达:期盼-幻想-兴奋-失望-煎熬-绝望-漠不关心。
“主要看的是北边和东边的,五环附近的,看了无数次,最后放弃了。”尽管在调控之下,北京的房价略有下降,但在陈升眼里,依然遥不可及,“现在的房价还是高得离谱,就算凑够了首付,月供的压力也不小。”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像陈升这样的购置婚房的“红色刚需”不在少数,以楼盘国际E庄为例,预计今年10月开盘,记者致电该楼盘售楼处,得到的回答是,由于是商住楼暂时还没有预售证,但已开始有人看房,其中,婚房需求和投资需求各占一半。
早在2008年,一项网站调查结果就显示,男性中40.72%的人认为“要娶老婆先得有房”,22.63%的女性选择“要和我结婚先要有房”。
这就是所谓的“丈母娘效应”,最早语出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云昌,与冯仑“未婚女青年推动房价上涨”的论调不谋而合。时至今日,女婿们有没有买到丈母娘心仪的房子,未婚女青年们有没有嫁给这些女婿?有一点是肯定的,房价果真涨了上去,居高不下。
钱钟书先生说婚姻是围城,他可能没有想过房子会成为“入围”的门票。那些买了高价票踏入围城的人们有了新的名称:房奴。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打着“裸婚”的旗号,以逃票的方式走进围城。
陈升的好友吴婷就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在看过太多身边好友在父母垫了首付之后两人辛苦还房贷之后,吴婷就坚定了“裸婚”的决心:“关键是我不想贷款买房,不想成为房奴,刚开始也觉得租房子结婚有点惨,但是后来想想,觉得房子对于结婚没有那么重要,直到现在,我觉得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她告诉记者,也许是对高企的房价不抱太大希望的原因,在她身边,渐渐接受租房结婚观念的同龄人开始多了起来。
但吴婷同时表示,一开始“裸婚”不代表一辈子“裸婚”,毕竟租房并不是长久之计,“结婚之后,买房子应该会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时候提上日程,应该不会长时间地租房。”
其实,房子只是迈入婚姻的第一道坎,不管是买了婚房还是选择“裸婚”都只是逃过一劫,还有更多的考验在等待着准备踏入围城的人们。
董雪是一名高中老师,准备今年“十一”办婚礼,本以为找个好的婚庆公司就可以一劳永逸,现在被婚礼弄得焦头烂额,可是,比起婚礼筹备的复杂过程,更让董雪头疼的是婚礼费用大大地超出了预算。
“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的婚礼是独一无二、终生难忘的,关于婚礼,我也有过很多设想,比如现在很流行的草坪婚礼,或者在布满鲜花的教堂里举行婚礼,这些都很不错,可是当我看到婚庆公司的报价时,真的吓了一跳。”董雪说道,“仅仅在教堂里布满鲜花这一项,可能就要花费数万元,一个山庄草坪的场地费就要10万,这让我们不得不考虑降低婚礼的档次了。原先以为,只要解决了房子的问题,结婚也就不难了,可是没想到,办个婚礼的花费也这么多。”
办婚礼,酒席永远是重头戏,根据酒店、菜色的不同,价位也有很大差别,单位领导、双方亲戚、同学朋友都要邀请,董雪把人数算了又算,发现超过了200人,根据预算,董雪选择了一家四星级酒店,每桌2180元,酒水另算,光酒席就花费了将近五万元。
从买钻戒、定礼服,到找婚庆公司策划、订场地、订酒席,再到拍婚纱照、发喜糖,这一场婚礼下来,董雪发现,不知不觉已经花了很多钱,“如果加上原定的蜜月旅行,就将近10万了,现在只好把蜜月旅行延后了。”董雪显得有些无奈,原本以为浪漫的婚礼,在现实的映照下,渐渐远离了最初的期望。
董雪和丈夫的家庭都是工薪阶层,为了儿女买房买车,双方家长已经倾其所有,这也是董雪打消了那些“梦幻婚礼”的想法。“比起婚礼的形式,房子还是更重要一点。”董雪说,“结婚如果没有房子,总觉得没有归属感。”
相对于“裸婚”一族,董雪的房子带来了更多的归属感,相对于购房一族,“裸婚”者的婚后压力暂时显得并不大,但很难确定谁更幸福。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我国的人口出生高峰时期,现如今,这些80后都已经进入适婚年龄,在未来的五到十年里,他们将会是婚房刚性需求的最大购买力,同时也是婚庆产业最主流的客源。也就是说,在迈入婚姻殿堂的同时,他们不得不“千金散尽”。
2009年民政部有关机构统计:中国登记结婚1145.8万对,再创历史新高,由此产生的婚庆消费已达到6000亿元。
中国婚博会产业调查中心的普查报告显示,88.4%的新人需要拍摄婚纱照;49.15%的新人计划请婚庆公司策划婚礼;78.7%的新人准备到酒楼举办婚宴;36.8%的新人要为新娘购买婚纱;67.7%将安排蜜月旅游。全国每对新人的加权平均消费金额达到12.58万元。
关于房子和感情哪个更能带来幸福的争论并没有清晰的答案,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幸福,从来都不是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