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法律网-行业领先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离婚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徐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保定 长沙 长春 泉州 常州 惠州 贵阳 昆明 盐城 潍坊 金华 石家庄 济宁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呼和浩特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离婚法律网 > 婚姻新闻 > 正文
只玩暧昧,不谈爱情?
2010-05-13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在国内一家著名的SNS网站里,曾经很流行一个叫做“二十八天爱情轮回”的游戏,发起人写的活动介绍很动人:

  “爱情是否有如女人的生理周期一样,短暂且轮回

  我们不断投入到一场又一场新的感情中,却绝口不提,爱

  是因为不相信爱情,还是不敢轻易触碰爱情

  让我们谈一场,二十八天的恋爱吧

  姑且相信,那爱情,是存在的

  四周,是否也能像四季一样,展现希望、繁茂、收获与衰败

  不论结果如何,都只有二十八天,短暂且轮回。”

  渴望爱情但又对爱情充满怀疑,似乎已然成为这一代人的心理通病。同样在这家网站里,还有诸如“我们来谈一个星期的恋爱吧”、“假装情侣”等同城游戏和交友小组。爱情游戏的流行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这既不是正儿八经的相亲,也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夜情,参与者必须付出足够的真诚,又不能投入真正的感情。只玩暧昧,不谈爱情,仿佛印证了昆德拉的现代隐喻: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是否真的有那么多人能够拿爱情当作游戏,暂时无从考证,但当“你一认真就输了”这样的调侃成为大多数人的口头禅时,很难轻易表态驳斥或是表示认同。有一次和一个朋友的妹妹聊天,1989年出生的小姑娘,已经换了好几任男朋友,朋友担心自己的妹妹遇人不淑,苦口婆心地劝诫,没想到小姑娘一本正经地说:哥你放心,我现在就是玩玩,哄自己开心,等我满了24岁,就找一个有钱或者有权的,不会委屈自己。

  如果仅仅是出于现实的考虑而迁就爱情,并不令人惊讶。是选择一个自己爱的人,还是选择一个爱自己的人,本来就是很多女人都做过的选择题。其潜台词无非是:爱自己的人会对自己更好。但无论选择自己爱的人还是爱自己的人,至少都有相守的责任和承诺,而一旦将爱情彻底消解为暧昧,则意味着参与者的关系被彻底定位为纯粹的心理或者生理安慰。这种看似逃逸实则苍凉的态度,比暧昧显得更加暧昧。

  曾经有论者分析二奶戏的流行,将其归咎于“老三届”一代的青春苦旅和包办婚姻,其言下之意,借用一句略显粗俗的口白,无非是“婚前放纵不够,婚后蠢蠢欲动”,找找补偿而已。然而如今这正当年的一代人自小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里长大,又在极度喧嚣的媒体语境里成长,很早就受过“性开放”观念的熏陶,居然也过早落入婚姻功利、情感随意的畸形价值观,值得舆论警惕。

  从最善意的角度分析,可以将年轻一代的爱情游戏,看作对生活空间的变相遁避。简单来说:正是因为还坚守着对爱情的信仰,所以不敢轻易承担承诺之后的责任,但又无法容忍独身生活的抑郁,于是寻求暂时的、谨慎的、自我保护式的暧昧游戏。毕竟,在“有不要房子的女友,但没有不要房子的岳母”的现实压力下,“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

  另一方面,独生子女的性格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由于从小习惯了父辈和祖辈的宠爱,与上一代人相比,在与人相处的方式和心态上,难免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所谓“相爱容易相处难”,也算是这代人最精确的自我调侃。既然难以磨合,还不如退而求其次,萍水相逢的默契,点到为止的暧昧,其实也无非是一场回床频繁的多夜情。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性格原因和社会环境,暧昧泛滥在本质上都是一种价值的消解和责任的逃逸。所以真正需要追问的是,年轻一代普遍的价值消解和责任逃逸的后果是什么?值得注意的是:“80后”一代的成长轨迹,恰恰经历了社会共同价值的分崩离析;而更晚一点的“90后”,则正好遇上网络空间及民粹主义的兴起。每一代人的群体心理的形成,都离不开其所处的社会意识形态的投影。

  如果说上一代人的青春苦旅和包办婚姻,导致了现在婚外情的泛滥,体现的仅仅是家庭伦理关系的冲突,那么这一代人的青春迷惘和情欲泛滥,导致了普遍的爱情恐慌和责任逃逸,恐怕折射的就是个人价值体系的崩塌了,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女大学生堂而皇之地“求包养”的极端案例,并且很多“求包养”者的逻辑都异常严密:人都是自私的,所以没有人会真正为你付出,既然婚姻都是等价交换,为什么不借用自己的身体寻求资源最大化?

  纯粹从个人主义的角度来说,充分张扬个体权利并没有错,甚至也有论者借此来鼓吹价值多元化。但从社会心理来看,普遍性的爱情缺席和婚姻恐惧,恐怕更多是源于信仰崩塌和价值迷惘。如果一个人缺乏独立、完整的价值观,也许连真正的自我都无从把握,又如何奢求他学会去爱另一个人呢?而爱情与婚姻的背离,则更加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和功利主义了。

  需要提醒的是:在我们这个信仰匮乏的国度里,家庭一直扮演着宗教的角色,而爱情几乎是个体生命唯一的心灵慰藉,家庭伦理的失范和爱情信仰的消解,必然导致这一代人的肆无忌惮和无所敬畏。无所敬畏的同时,伴生着无所皈依,无所依恋,已经无所依恋的人,往往容易成为社会的破坏力量戕害他人,抑或自憎、自残。

  在这个意义上,也许真的需要重提family value(家庭价值)上的保守主义了。但最后一个问题却是:我们可以保守的基础在哪呢?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