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父母扮“夫妻”引发女儿巨变
昨日上午,初三女生莉莉(化名)被妈妈易女士带去做心理咨询。易女士说,女儿小学五年级时,夫妻俩协议离婚,两人决定不告诉女儿离婚的事实,等孩子高中毕业再告诉她。此后,他们以丈夫外派出差为由,每周末让丈夫回家,带女儿出去散心,免得孩子起疑心。
小学阶段女儿的学习一直不错,上初中后学习也很用功。有时,丈夫到了周末没来看莉莉,莉莉也没表现异常,反而说“爸爸工作太忙,没关系!”
上个月,女儿过生日时,爸爸送她一部手机,一家人在外面吃饭。晚饭回来后,孩子爸爸说感觉到女儿变了,吃饭时老是发呆。易女士当时并不以为意。直到发现女儿一直没用爸爸送的手机,而是很仔细地包装好,放在书柜里,易女士开始关注孩子。
晚上11点,莉莉还不睡,书桌上虽然摆着练习题,但莉莉并没有做,而是在草稿本上写着“努力”、“加油”之类的词。
莉莉的班主任说,这学期她主动辞去班干部职务,说想把时间用在学习上,但上课时却常常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有所下降。这段时间有点变本加厉,有时甚至不交作业。
易女士还发现,女儿开始仇视父亲,只要她爸爸一出现,莉莉就会莫名地暴躁起来。近段时间,孩子突然要求和妈妈睡,说感到害怕。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李水子:
莉莉的父母协议离婚,虽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但莉莉肯定早已感觉到了家里的变故。家庭、学校和同伴的压力,压得她透不过气来。
父亲的离开,让莉莉觉得,也许是因为自己“不够好”。孩子渴望父爱,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心理压力很大,有时还会以特殊的形式表现出来。
同济附中专职心理教师刘晶:
父母从一开始就错了,离婚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可隐瞒事实让孩子有了受骗的感觉。解铃还需系铃人,夫妻俩首先要沟通好,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孩子意识到,对孩子的爱,不会因为哪一方的离开而减少。很多单亲家庭孩子也很阳光、很健康,莉莉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父亲形象,这种爱不是在物质上,而要在行动中,莉莉的父亲要付出更多的关爱给女儿,让女儿从父亲身上感受到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