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离婚:速战速决
咨询师认为,如果完全抱着“和则聚,不和则散”的想法,天下不会有恩爱夫妻
昨日,记者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了解到,2007年我区共有1404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其中,“80后”小夫妻占不小的比例。有的登记不久,还没来得及办婚礼就“分道扬镳”,让人不得不感叹这些小年轻的离婚速度。
“他怎么可以对我隐瞒?”
婚礼后20天,这段婚姻终结
经过半年时间的相恋,晓军(化名)与张文(化名)结婚了。婚礼在我区一知名酒店举行,办了整整60多桌,十分隆重。然而,让所有参加他们婚礼的亲朋好友吃惊的是:仅仅相隔20天左右,两人就“分道扬镳”了。
“夫妻之间应该相互坦诚,他怎么可以对我隐瞒?这是我无论如何不能容忍的!”面对亲朋好友的劝说,张文执意选择与晓军离婚。从张文口中得知,晓军一家为了迎娶张文,在买房、装修以及操办酒席上,前前后后欠了30多万的债务,而这一切,张文并不知情。当新婚后,晓军向张文告知债务情况时,张文感到不能接受。尽管晓军的工作很不错,这点债务应该不成问题,但张文坚持:“我不能容忍他欺骗我。”晓军对张文的态度也极为不满。小夫妻在冷战数天后,便匆匆结束仅仅维持20天左右的婚姻。
“我到底是嫁给了丈夫,
还是嫁给了婆婆的儿子?”
三个月后,他们友好分手
了解姜枫(化名)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出了名的大孝子。自工作后有第一份收入开始,他每月除留下生活费外,其余全部上交给家里。独子姜枫如此听话懂事,其母十分欣慰,当初王华(化名)选择姜枫,很大程度上也是觉得:这样孝顺的男孩,对老婆一定也错不了。
果然恋爱期间,姜枫对王华十分体贴,两人很快便领证,开始装修婚房。而问题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的。“一领证,姜枫就要求我把收入也上交婆婆保管。房子装修,婆婆的意见大过天,我说什么根本没人听。最烦的是每次我们吵个嘴,公公婆婆都要来插手劝说……真不知道我到底是嫁给了丈夫,还是嫁给了婆婆的儿子?”
“他千好万好,都是对父母好,与我不相干,我决定还是趁婚礼没办,赶紧走人。装修花了三个月时间,我们的纸上婚姻也到头了。”就这样,在领证之后,婚礼之前,王华和姜枫在一咖啡厅和平分手。
“他眼里只有电脑没有老婆”
这段婚姻只维系了半年
2006年11月,27岁的小黑(化名)经人介绍认识了小红(化名),相处数月后,两人便结了婚。由于婚前了解不够,婚后两人经常因为各种小事吵架。
不断的争吵,使两人的婚姻逐渐走到了尽头。2007年3月,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这段婚姻仅仅维系了不到半年的时间。谈起离婚的原因,小红委屈地说:“丈夫下班回家便玩电脑游戏,家务从来不干,他眼里只有电脑没有老婆。”
心理咨询师为“80后”婚姻支招
记者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提供的数据发现,“80后”离婚案例近年来不在少数。2006年“80后”离婚人群中,男性人数为100人,女性为215人;2007年“80后”离婚的男性人数为92人,女性人数为233人。
“性格不合、生活琐事、家庭矛盾成为大多数‘80后’离婚者的理由。”康华心理咨询中心的陈海利咨询师分析说,许多“80后”都是独生子女,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相比,“80后”对婚姻生活的忍让性、宽容度相对要差一些,由生活琐事引发的“婚姻死亡”现象也越来越多。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80后”对婚姻感情质量的要求更高,使得他们不愿意在婚姻中“凑合”。
另外,双方家长也是原因之一。不少家长在孩子的婚姻生活中介入太深,也容易制造家庭矛盾。“此外,‘80后’离婚案件当事人大多没有财产分割和子女抚养问题,使得他们离婚时的顾虑也少了很多。”陈海利说。
陈海利认为,婚姻的真谛在于婚前慎重选择,婚后忍让磨合,如果完全抱着“和则聚,不和则散”的想法,天下不会有恩爱夫妻。“80后”婚姻双方应多沟通,凡事多替对方想一下,婚姻才会美满。作为家长则应当加强对“80后”的家庭责任感、社会使命感的教育。[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