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贷款假离婚真买房 险些赔了夫人又“折”房
短短2个月,27岁的小毛(化名)将结婚、离婚、复婚做了一个全套,这趟过山车一般高低起伏的60天让他惊魂不定,检点身边,一些东西差点失去,而当初追求的仍然遥不可及。
为贷款假离婚 差点弄假成真
本来今年应该是小毛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按照原计划,今年他要买房子娶老婆,作为一个将近30岁的男人,这无疑是他成家立业的好开始。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因为一笔没有偿还的钱,他不能买房;因为一笔不良信用记录,他差点失去婚姻。
一切的开始都很美妙。小两口看中了一套小户型,当然仅凭小毛的积蓄是不能够一次性付清房款的,这就需要贷款。“前脚刚签完购房合同,后脚就发现他有不良信用记录,根本不能贷款。”中介李先生摇着头说,“这是我今年开年的第一单生意,真是运气不好。”原来小毛在读大学的时候,享受了助学贷款,但是因为工作后工资一直不高,所以这笔学费一直没有偿还,本来小毛还抱着侥幸心理,但是当他需要向银行贷款时,他才发现这件事情成为他买房的死结。
事情是死的,人是活的。小毛想买房,中介想做单,最后李先生提出了一个“办法”,“假离婚,离婚后以他老婆的名义买房。”因为不良记录是小毛的,如果夫妻二人离婚,这个不良记录对小毛的妻子没有任何影响,这时以妻子名义贷款,贷款下来后两人再复婚。“这一套流程在我们这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去年我们就做了好几单。”
经过考虑,小毛夫妻真的把离婚手续办了。“不离婚就不能贷款,不贷款就不能买房,而且买不成房子,他还需要付一万元的违约金。”对于小毛夫妻来讲,一万元不是小数目,而且二人正当新婚,“感情很好,根本不担心会不会弄假成真。”
正当小毛觉得没有问题,一切都将迎刃而解的时候,新的麻烦来了。“他老丈人不肯做担保。”两人离婚买房的事情被老丈人知道了,立刻火冒三丈。妻子虽然没有不良记录,但是因为收入低,贷款必须要有担保人,而老丈人则成为唯一选择。可是老爷子在了解小毛一直没有偿还助学贷款后,认为连这个钱都不还的人,根本没有责任心,既然已经打了离婚证,干脆就真的分手。
这下小毛傻了眼。原本是“假”离婚,真买房,可这样一来,别说房子了,连老婆都要失去了。几经恳求,老丈人都不为所动,最后是妻子发现怀孕了,才解了小两口的燃眉之急。小毛立刻拉着老婆复了婚,也乖乖地付了买房违约金,“老丈人死活不肯做担保人,最后还是没能买成房子。”
这出企图以离婚来解决贷款的闹剧最后就这样落寞收场,“我们一般不会劝人离婚,但是很多时候离婚是解决贷款问题的唯一途径。”
假离婚有看得见的“好处”更藏着看不见的风险
虽然这样说,但是许多人仍然对所谓的“假离婚真买房”持谨慎态度。中介李先生表示,曾经有一位客户看中了一套房子,也是因为贷款问题考虑离婚,但是这位客户的父母则表示宁肯没有房子住,也不能随便离婚。最终这个意向被搁置,房子也没有买成。
而李女士则是吃了“假离婚”的亏。“哪有什么假离婚,民政局得盖章子,哪有假的?!”在九龙街上的一家中介公司,李女士亮出一本离婚证。一旁的中介业务员解释道,因为今年银行政策发生变化,只有离婚时间达到3个月才能准许办理贷款,因此李女士虽然赶着办理了离婚手续,但是却对马上就要办理的贷款没有任何帮助。“我真是白搞了(离婚),这还不是借钱全款买下来啊!”
一位熊姓二手房中介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自2010年房产新政实施后,假离婚的买房人就陆续出现了。“这样做,他们不仅可以贷款,更可以减少首付,还能少缴税。”据了解,家庭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首付款为60%,而契税则是第一套住房的2~4倍。
某银行相关工作人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套面积在90平米一下,价格为60万元的房屋计算,如果是首套房,商贷首付30%是18万元,契税是总房款的1个点6千。而如果是二套房,商贷首付60%是36万元,契税是总房款的4个点2.4万。
那么为了贷款,为了省钱有多少人会选择离婚呢?“其实还是不多的,不过今年我这里这有三四例。”西一路的一家房产中介这样说,“不过这样做风险好大的。”另一家名为“中瑞”的房产中介则表示,这样做的是有,但是现在难度比较大,“因为需要一定的离婚期限,银行对这些都比较了解了”。但是银行的工作人员表示,办理房贷只是看证件、手续等是否齐全,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法律上都只能以离婚手续辨别,“我们总不能说因为人家离婚就不给贷款,也不可能追踪看事后人家是否复婚。”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就算知道了是假离婚也会贷款,因为“目前的行情是房子不好卖,而银行只有贷款出去了才有钱赚,要是都不贷款,银行怎么弄?”
不仅有“假离婚”还有更假的“离婚判决书”
因为有这样的假离婚存在,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也有察觉。“我们确实发现现在离婚之后很快又复婚的多了,至于什么原因我们并不清楚。”
工作人员表示,《婚姻法》规定,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准予离婚。所以不管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或者他们为了某种目的去离婚,他们都无权干涉,“问都不好问,这种事怎么问啊?”所以只要是双方自愿、手续齐全,工作人员都要依法办理。但确实有一些人有说有笑地走进婚姻登记处,填离婚表格时,两人还商量着该怎么填。拿到离婚证后,两本证都由一人保管。事实上,那些真正离婚的,两人基本不说话,拿到离婚证一人一本,怎么会放在一起?“大多数是70年代的人,80后的也有。”
这个说法与大多数中介的说法一致,因为买房的主力目前还是40岁左右的人居多。但虽说是“假离婚”,但手续办了,这个行为就是有效的。
律师汪志刚认为,从法律角度很难阻止假离婚行为。他说,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不管出于何种目的,他们的离婚行为都是有效的,法律也没有禁止性规定。即使发现是假离婚,最多规劝,而无法拒办或给予行政处罚。不过,他提醒,万一夫妻一方离婚后不肯复婚,弄假成真,那将会导致矛盾产生,比如将会涉及夫妻共同财产的分割、孩子的抚育与探视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假离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如果说所谓“假离婚”风险太大,那么为了贷款,市场上还出现了假的离婚判决书。因为所谓的“假离婚”其实是真离婚,存有风险。但是一份真正的假判决书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法院的判决书能起离婚证一样的效力,而且上面的判决日期想怎么填就怎么填。”知情者樊女士这样说。她介绍,这种判决书当然是假的,市面上许多兜售假证的商贩很早就推出了这样的业务,“离婚无非两种,协议的和判决的,协议的就要离婚证,判决的判决书就可以。”有些夫妻因为有婚内财产,如果打离婚证又担心产生变故,于是这种伪造的判决书就应运而生,当然这种行为比“假离婚”还要离谱,汪律师表示,假离婚并不违法,但是使用假判决书造成什么后果,都要依法承担。情节严重的,构成伪造公务文书罪。
记者 陈沽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