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为“独二代”姓谁闹离婚
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已经普遍婚育,他们就是80后夫妻。他们感情基础较好,却常常因一些小矛盾而闹得不可开交,甚至闹上法庭。昨天,记者从市法院获悉,2011年,法院共受理离婚案件611起,其中239起为80后夫妻离婚案件。法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这些80后夫妻离婚案件中,因为孩子的姓氏问题而导致离婚的案例在增多。
A 80后夫妻
为争小孩姓氏闹离婚
日前,法院再次受理2起因孩子姓氏问题引起的80后离婚案。
小单与阿浩两人均是1982年出生。2008年,两人经人介绍后开始相恋,并于2010年4月登记结为夫妻,然而婚后两人至今未育,原来是因为孩子姓氏问题始终没有达成一致。小单诉说,婚前两人已约定好婚后生育两个子女,一个随母亲姓氏,一个随父亲姓氏,岂料阿浩婚后变卦,两人在婚后经常为此吵架。
圆圆与阿飞这对80后夫妻,原本是高中同学,感情基础理应不错,然而圆圆却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圆圆称,双方在恋爱阶段便因孩子出生后的姓氏问题争吵,曾一度分手,如今婚后,圆圆产下一子之后,阿飞变了卦,坚持要让孩子随其姓氏,双方矛盾逐步升级。
目前,这两起离婚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如今80后夫妻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两个家庭都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姓氏,自古以来‘子随父姓’传统受到冲击,‘独二代’姓氏争夺影响婚姻的案例逐渐增多。”法官告诉记者。
B背后有两个家庭观念上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这一类型的离婚纠纷多数是结婚时间尚短的年轻夫妇,不仅有夫妻双方的矛盾,背后更有两个家庭观念上的问题。
同为80年出生的家住市区的小杨和小李,两人谈恋爱时,双方父母一度反对,因孩子今后跟谁姓一直没有统一意见。
但小杨和小李感情笃定,终于步入婚姻殿堂。2005年,他们生下了一个漂亮女儿,自此家里就一直不太平。原来,小杨的父母趁着媳妇分娩住院期间,偷偷到派出所为孙女报了户口,随男方姓。
小李父母得知这个消息后,气得不知如何是好,他们认为女儿结婚没要男方一分彩礼,根本不是嫁女儿,坚决要求姓李;小杨父母则坚持中国传统夫妻结婚都应随男方姓,因而必须姓杨。至此,两亲家彻底翻脸,逢年过节从不来往。小李和小杨感情也大受影响,一度想协议离婚。
小杨为了缓解双方父母的关系,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将夫妻的姓放在一块儿,取一个四字的姓名“杨李某某”,并在户口本上重新改了名字。
1981年出生的小吕,和女朋友小赵从大学时开始恋爱,毕业后向父母公开了他们的关系,双方父母都挺满意,工作两年后两人就结了婚。
由于是“两头门”人家,结婚前,双方商量,希望第一个孩子姓赵,第二个孩子姓吕。
小赵怀孕后,成了家里重点保护对象,小吕从网上买了孕妇防辐射用品,婆婆忙着买补品,她父母也买来孕妇食谱等。
2009年9月,小赵出现难产,受了很多罪后,不得已选择了剖宫产。
去年,当男方父母要求小夫妻再生一个孩子时,遭到了小夫妻的拒绝,尤其是小赵,深知生孩子痛苦的她再也不想生孩子了。
男方父母一听气急败坏,说自己的儿子不是上门女婿,男方父母要求孩子改姓男方的姓,而女方父母坚决不同意。
这事直到现在还僵着。由于小夫妻都不希望惹自己的父母生气,他们之间也有了隔阂。
C “独二代”跟谁姓看网友支招
争夺的主力多数都是作为双方的父母,而小夫妻则成了“三夹板”。为了更好地处理这场纷争,不影响夫妻感情和亲家关系,网友想出了一些颇有创意的方法。
方法一:父姓+母姓。就跟上面的“杨李某某”一样,孩子仍然姓父亲的姓,母亲的姓紧随其后。这种方式可以适当照顾双方长辈的心情,也表明孩子是夫妻爱情的结晶。因此,如今去一些幼儿园和小学看看,这样结构的小孩姓名不少哦。
方法二:父母拆字组合姓。例如丈夫姓李,妻子姓杨,两人在姓氏上都有个“木”字偏旁,于是“林”字当作孩子的姓氏。
方法三:“姓以稀为贵”。如果一方的姓比较普遍,而另一方的姓氏非常少,那么就用少见的姓。
D法官和律师
认为要“姓”不要“家”太不值得
案件承办法官在谈到此类离婚纠纷的审理观点时说:“婚姻非儿戏,在处理孩子姓氏问题上应该冷静对待,对于结婚的两个家庭来说,夫妻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昨天,记者从市婚姻登记处了解到,如今年轻的夫妻中,因为各种新矛盾而引发的婚姻危机越来越多,新生宝宝姓氏之争则是其中之一。
婚姻登记处负责婚姻调解的陈律师称,根据《婚姻法》规定,子女姓氏可以随父姓也可以随母姓,其与父母的血缘关系都是无法改变的。
“虽然老一辈人认为孩子的姓是香火传承的标志,但时代已经发展了,应该摒弃这种守旧的观念。姓名只是一个符号,不要因为孩子跟谁姓而闹得家庭不和,甚至引发离婚,这非常不值得,这既会伤害夫妻感情,又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就学就业等,给孩子的一生可能会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陈律师说,“一旦出现矛盾,双方家庭都应以平常心去解决,切莫行为过激,影响家庭幸福,还破坏了‘独一代’的幸福生活。与其在姓氏上反复争吵,不如双方多用些时间,共同研究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比什么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