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退保后重投 多花冤枉钱
本报讯(记者 王晴)夫妻双方共同购买的保险产品,离婚后也应该作为婚姻资产进行妥善协商处理。随着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更多家庭开始意识到保险资产的重要性,购买一份商业保险几乎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之举。然而,当婚姻破裂后,大多数离婚夫妇嫌麻烦,将正在交费过程中的保险退掉。保险人士提醒,这种做法不是很明智,这样不仅得不到保险收益,失去了保障,连保费都有可能出现损失。
近日,记者在走访各大保险公司时了解到,大多数离婚家庭在处理保险资产时,都宁愿选择退保,来断绝与对方的任何联系。事实上,这样做非常不明智。
“投保中途退保是最不划算的。”太平人寿的一位资深代理人介绍,家庭投保的情况分为很多种,有的是夫妻双方各自投保,各自完成保金;也有一部分家庭选择了针对夫妻或家庭共享的保险产品。一旦离婚,不论是哪种保险产品都变成夫妻双方头疼的问题。
“各自投保的由于受益人是对方,离婚后就变得不妥,而家庭产品则更是大量出现退保情况。”事实上,有代理人算过账,选择退保,依据保险合同,大部分长期保险计划在交费期内退保,消费者只能退回账户的现金价值而非所交保费,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保险金损失。而如果夫妻双方在退保后再各自投保,要想获得相同的保障额度可能要多付出10%-20%的保费,十分不划算。
专家建议变更投保信息
针对这种情况,记者咨询了保险方面的专家。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只要投保时被保险人和投保人处于婚姻状态,即存在保险利益,婚姻关系的解除并不会影响保单继续有效。也就是说,离婚对于此前所购买的保险效力是没有影响的。如果双方通过协商,继续分摊保费,则是最理想的状态。
然而,有的离婚夫妻希望从此不要有任何联系。这种时候,就可以向保险公司申请投保信息免费变更。一般,被保人和受益人是离婚后最常见的保单变更项目。这时,只要将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签字确认的《保险合同内容变更申请书》连同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变更后的受益人有效身份证复印件一同带到保险公司网点进行办理即可。
保险问诊
投保期间发生意外合同终止后也可赔付
本报讯(记者 王晴)“我去年疾病住院一直忘记找保险公司赔付,上个月我的合同已经到期终止了,还能申请赔付吗?”昨日,市民林先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找到自己购买保险的代理人。虽然保险合同已经终止,代理人还是告诉他,他的情况可以申请赔付。
据了解,林先生前年在平安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寿险产品,去年因胆囊炎住院,当时没有及时申请保险赔付。上个月,他的保险合同已经终止,却突然想起这笔赔付资金,不知道能不能继续申请理赔。
“很多顾客都以为,保险合同终止后,就和保险公司没有任何瓜葛,放弃了正常的理赔权力。”平安保险公司的代理人介绍,根据《保险法》的规定,只要人寿保险的被保险人保险事故发生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自意外发生起5年内都可以申请理赔,不论合同是否终止。如果购买的是非人寿保险,在保险事故发生于合同有效期内的情况下,则合同终止2年内都可申请理赔。
离婚时装修款如何补偿
上海的董小姐这些天正在忙着婚房装修的事情,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发布后,她的心里起了一些微妙变化。
在司法解释出台之前,董小姐认为,婚前买房男方出首付,自己来装修,房产两人共同拥有,但司法解释发布之后,如果没有加名,房产基本上与自己无关。自己掏了巨额装修款,万一俩人因感情不和而分开,这部分投入极有可能一个子也收不回来。
不过,近日专家对这份司法解释的解读,也许能够让董小姐安下心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杨立新和中国法学会婚姻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雷明光在近日明确表示,根据民法的添附理论,房屋的总体增值当然包括装修款及其相对应的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对房屋价值进行评估时,当然会一并确定装修款及其相对应的财产增值部分在整个房屋价值中所占的比例,给未取得房屋的一方以相应的补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会损害女方的权益。
事先订协议是关键
上海联业律师事务所律师马永健表示,如果想要得到与首付款对等的补偿,必须签订协议,将装修款当做购房出资款来对待。
签订此类协议之后,日后离婚分割方式也会因为出资方式不同而有所区别。主要分两种情况,第一是婚前全额现金付款买房,第二是婚前贷款买房、婚后共同还款,第二种最为常见。
就第一种方式而言,专家认为分割起来较为简单,就是按照比例来确定。
第二种方式稍显复杂一些。假如男方结婚前买了一套总价100万元的房产,并支付30万元的首付,房产登记在男方名下,剩下70万元婚后夫妻双方共同还贷,女方出资20万元装修,离婚时,双方已经还贷完毕,房产总价达到200万元。离婚时,首先要确定双方出资比例,因为20万元的装修款要记入房价中,因此房屋总价实际上为120万元,按照各自初始出资金额,男方占24%,女方占16.7%。剩余部分为男女双方共同还款,也就是58.3%的份额为男女各得一半,因此男方的份额为54.15%,女方为45.85%。而后根据该比例进行分割,男方可得到108.3万元,女方可得91.7万元。
据理财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