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法律网-行业领先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离婚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徐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保定 长沙 长春 泉州 常州 惠州 贵阳 昆明 盐城 潍坊 金华 石家庄 济宁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呼和浩特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离婚法律网 > 婚姻新闻 > 正文
离婚潮逐年攀升引忧虑 民众呼唤加强社会干预
2011-08-29作者:未知来源:离婚法律网

  

\

 

  漫画 孟宪东

  中国大陆的婚姻状态,曾是全世界最为稳定的地区之一。而如今,中国大陆离婚率已连续7年攀升,平均每天近4000个家庭解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细胞”大量“坏死”,势必影响社会。事实也证明,离婚与某些社会问题有着明显、甚至直接的因果关系。记者就离婚问题走访民政、法院、妇联、社科院、居委会和律师事务所等多个部门,受访者无不表示出对当今离婚率持高不下的忧虑,都说是应采取些措施共同阻止离婚潮发展势头的时候了。然而,离婚属私事,法律又支持婚姻自由,政府和社会有无干预的必要和可能呢?

  不仅是夫妻双方的事

  离婚,家庭解体,最大的受害者是谁?不只是当事人,还有他们的子女。因为,离婚对于某些当事人,兴许还是一种解脱,但对子女来说,尤其是对幼小的孩童,那绝对是人生的悲剧,家是孩子的天堂,家没了,天堂焉存?

  刘方是天津市南开区嘉陵北里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兼主任,工作中特别注重对少年儿童的教育和保护。采访时,她拿出一张照片给记者看,说:“你瞧这小闺女多俊,现在更漂亮,可惜糟蹋了。究其原因,就因父母离异。”

  那女孩儿父母原住嘉陵北里,父母离婚时她还不满1岁。刘方13年前转到嘉陵北里居委会工作时,那女孩儿才5岁。她担心这女孩儿跟着她那没文化、好酗酒的父亲会学坏了,街里凡有少年活动,她都带上那女孩儿。不知为什么,刘方总是有种不祥的预感,她总对女孩儿的爷爷奶奶说:“闺女大了,总和一个大男人睡在一个屋里合适吗?让闺女和奶奶一起睡!”可惜没人理她。后来发现女孩儿自小就成为其父泄欲的工具,最后女孩儿变成了“坐台女”。此案后来是刘方给破的,那个禽兽不如的男人被押进了监狱,但那女孩儿呢?刘方一提起来就心疼得不行,说全是父母离异给闹的。

  一向注重儿童教育的刘方特别反对那种激情式离婚。她说:“该离的,就得离,但对那些仅因一点小事就闹离婚的人,我都把他们骂回去,吃饱了撑的,你们一时痛快了,孩子怎么办?仔细想过吗!”

  天津律师娄航经常出庭法律援助少年犯,并且研究青少年犯罪的社会问题。他对记者说:“我为孩子们辩护,得弄清他们走向犯罪的根源。我发现,不能说离异家庭的子女都会走向邪路,但犯罪的那些孩子,其家庭绝大多数都有问题,很多孩子的父母不是早已离异,就是正在离婚大战中。这经常成为我在法庭上为孩子们辩护的一条理由,请法庭关注导致这些孩子走向犯罪的家庭原因。”

  法官管友樵是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从1995年起,他就负责审理青少年犯罪的案子。他对记者说:“本院审理的少年案,经查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被告是出自离异的家庭。庭审时分析被告犯罪的背景,发现父母离异、监管缺乏是导致这些孩子误入歧途的主因。好多家庭,父母离婚,孩子扔给了老人,很多老人体弱多病,哪有足够的精力监管孩子?也有由父母某一方自己带的,但也不如由父母二人共同培育好。孩子正常成长过程中,父爱母爱缺一不可,缺失任一方,都有可能‘营养’不良。”

  青年刘文生曾因持刀断人左手获刑多年,劳改释放后他告诉记者,当年他曾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小学一到三年级他始终是年级的大队长,那时谁都说他是棵好苗,将来会有大出息,全家上下明珠似的护着。后来父母闹离婚,吵得他胆战心惊,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再后来父母离婚,母亲一走了之,父亲喝闷酒,也不管他。学校老师管,一次次地请家长,结果都是父亲的一顿顿暴打。为了报复家长和老师,他“漂”在外面,变成一个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坏孩子。最后他对记者说:“不想回忆过去,一回忆全是痛苦,无家可归的滋味你们谁尝过?我之所以来接受您的采访,唯一的动力,就是想通过媒体质问那些视婚姻为儿戏的人们,当你们想要离婚的时候,有没想过子女的感受?”

  看来离婚绝非夫妻两人的事情,尤其是对已有子女的家庭。打断骨头连着筋,断骨离筋的伤痛,对成年人来说,或许还有自愈的可能;对孩子而言,则是一种永远的痛,留有或轻或重的“后遗症”。

  然而离婚又绝非是仅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不利,社会离婚人群比例扩大之后,还会带来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刘方说,离婚,小家一破二,其中一个就得搬出去住,就得买房子,或是去争廉租房,不就增加了社会住房的负担?有的早已下岗,离婚后养不活自己,就得办低保,找工作,不就增加了社会就业的负担?北京婚姻分析师邵童也说,如果离婚的人群过于庞大的话,肯定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宁与和谐。这些人肯定还要重新择偶,因其经历特殊,年龄较大,重新择偶时,尤其单身女性,一般仍选已婚人群,于是就有了更多的婚外恋,更多的夫妻离婚。

  有无干预的必要

  要不要干预日益强劲的离婚潮?有两种意见截然相反:一种说,随它去,离婚乃个人隐私,他人不应干预,从某种意义上讲,离婚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甚至有人说,不离几次婚,找不到最合适的配偶;另一种意见则是,不反对离婚,但要建有“劝合”的机制,尽量挽救一些尚有希望的家庭,对冲动型、激情式的离婚,应该予以干预。

  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女法官李秀琴常年审理离婚案,却是主张干预离婚的一个代表。她对记者说:“好多离婚案闹得天翻地覆,一问最初的原因,竟是鸡毛蒜皮的一点小事,我就想,当初要是有人来干预一下呢?好多夫妻就不会闹到离婚的地步。比如一个由本院审理、至今尚未彻底了结的案子,男女当事人高中时代是同学,可谓知根知底;双双大学毕业,男方工作在海外,女方是机关干部,不能说素养不高;小两口儿房车俱全收入高,各自的家庭背景也很好,可谓衣食无忧;女方怀孕后,男方告长假回家伺候于‘鞍前马后’,不能说感情不好。然就这样的一对夫妇,孩子出生的第8天,因洗两块尿布的问题打起架来,最后一直打到法庭上,争房子争地,打得跟仇人似的。假如其间能有社会出面干预一下呢?说说俩人的恋爱史,提醒俩人想想孩子的未来,也许能挽救这个新生的家庭。”

  李秀琴在此案判决书上写道:“原、被告都具较高学历,仅有学识还远远不够,还应具有宽阔的心胸及仁慈博爱之心,要知道是你们自己的责任造成婚姻解体,使婚生女儿在襁褓之中无辜成为单亲家庭之女,对孩子心灵造成巨大伤害。”

  邵童对记者说:“好几个‘80后’的女孩子跑来跟我哭,哭什么呢?婚离得太草率了,当初为一点小事吵起来,气头儿上一个说‘不行就离’,另一个马上就说‘离就离,怕你’?说完俩人拿上证件,开车就去办手续。民政部门那儿一听是协议离婚,什么也不问,‘啪’地就是一个大红章,离了。父母不知道,亲朋好友谁也不告诉。独生子女好耍小性儿,他俩还绷着,谁也不理谁。有的还故意接触其他异性,报复、刺激对方。结果,时间一长,俩人还真就彻底离了,后悔不已。我跟他们讲,早干嘛去了,现在才找我?可我又想,民政负责盖章的那个地方为何一点都不干预?遇这种情况,你哪怕说上一句‘想好了吗?父母们全都知道吗?明儿来吧,想好别后悔’,这些小两口儿兴许一夜过来就什么事情都没了。所以,对那些冲动型的离婚我认为必须要干预,而且干预会有效。”

  如今办离婚无须再开街道的证明,因此早没街道的事了,但刘方只要遇上这种事,她还是要管,而且管得还不错,好多眼见就要破碎的家庭又让她给“锔”上了。一位50多岁的妇女,非要和老伴儿离婚,理由是数十年来老伴儿一直打骂她。法庭上,老头儿表示坚决不离,并且说:“离了饿死你!”就这一句话,刘方看出了那男人心里还是在惦记着女人的命运,因此在法官征求大家意见时,刘方投了反对票。刘方说:“一、男方打人固然可恶,但他并非不在乎这女人;二、鞋不合适脚知道,女人能忍他30年,其中必有一定的道理。我看此案的根子就是男方打人,好,治他个老家伙,治得他不敢再打人不就结了吗?”于是在刘方的指挥下,居委会的干部们开始严厉地“收拾”那被告,直至那老头儿彻底服输。

  半年后,一次刘方街头偶遇那妇女,问:“他还打你吗?”那妇女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不打了。”再问:“还离吗?”那妇女说:“还离什么呀!”刘方对记者说:“看,这妇女没工作,没劳保,没房子,离婚后怎么生活?我们干预了一下,把矛盾解决了,这个家庭不是挺好吗?我的经验是:别看闹得凶,真想离婚的没几个,所以我们应当干预,为了社会的安定,为了下一代子女。”

  形形色色的干预方式

  怎样干预中国大陆日益强劲的离婚潮?不妨先看欧美一些国家处理这一社会问题的作法。

  - 德国,分居1年才可申请离婚

  中国留学生李克2006年11月在德国杜赛尔多夫参加德语口试时,老师要求他读一篇德文,内容就是介绍德国有关离婚的法规。李克阅后觉得非常稀奇,他知道如今离婚、尤其协议离婚在中国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双方带齐证件去民政局,手续几分钟搞定,从此各奔东西。不想这事在德国却不得了,男女双方即使全都同意离婚,也得分居1年后才能提出离婚申请。若有一方不同意,就得等到分居3年后才行。其中若是男人提出离婚的话,不仅共有的财产要按一定比例分给妻子,而且其日后的经济收入,也要拿出一部分交给妻子。原来,二战后,欧洲很多国家,尤其德国和前苏联,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物稀自贵,男性成了社会的缺宝儿,于是婚姻多由男性主宰,想离就离,换妻如换衣,因此造成了很高的离婚率。德国老师告诉李克说,德国政府后来意识到居高不下的离婚率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单亲家庭问题和儿童教育问题,不断推出降低离婚率的措施,甚至不惜以立法的手段提高离婚的门槛。如今在德国,敢提离婚的都是富人。穷人两条路:要么别离婚,要么不结婚。德国某前总理,就因离婚差点破产。最后效果如何?干预是否管用?记者查到一组数字:2008年,德国离婚的夫妇比2004年少了2.2万对。

  - 美国,离婚程序很复杂

  美国号称所谓“自由世界”,但一位法官告诉记者,美国人在离婚问题上却不自由。如今美国有关离婚的程序变得越来越复杂,离婚的手续办起来一般要用一年的时间,而且要花掉一两万美元。同时美国政府还推出了“健康婚姻”计划,由政府买单,在社区中建起了干预离婚的机制,让人们在申请离婚前、或在申请离婚的过程中,去专门机构接受婚姻咨询和培训。美国政府之所以这样,就因美国曾是全世界离婚率最高的国家,曾经每两对夫妇当中,就有一对走向离婚。美国政府多年来不懈地阻击离婚率,成效显著,据美联社最近的一篇报道说,美国的离婚率已降到了30%。

  就在美国的离婚率逐渐降至30%的时候,中国大陆几大城市的离婚率逐渐地超过了30%,而且在绝大多数城市里,没有干预离婚的机制,任由离婚率攀升。

  - 中国台湾,官方为离婚调解埋单

  去年,天津市民政局婚姻收养登记管理处处长杨立走访考察台湾,看到一个由官方埋单设立的、专门负责调解离婚的机构。此机构就在社区里,工作人员皆为专业人员,而且是一对一地服务,不收费。有的家庭出了矛盾,夫妇俩认为有必要请人给指导一下,即可向这一机构预约,事先说明是属哪类问题,比如是婆媳不和,还是一方有病?等等,该机构针对具体情况派出心理咨询师或是婚姻分析师予以接待。到时候单聊也好,夫妇双方共同咨询也罢,大家坐一起坦诚相见,共同分析造成矛盾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有讼诉到法院的,法院也按规定要求原、被告当事人,必须先经民政调解机构予以调解,而且有次数的要求。一次次的调解,一遍遍的陈述,好多夫妇的怨气在陈述的过程中一点点宣泄出来,最后连他们自己也都突然意识到,为那点小事离婚,值吗?于是重归旧好。即使有仍要走向法庭的,开庭时法官仍要再做最后的努力,请调解机构为这对夫妇做过调解的工作人员一起出庭,共做劝解的工作,有些眼看就要走向破碎的家庭,就是在法庭上给拦住的。

  杨立考察过台湾地区现行干预离婚的机制和机构后,感触颇深,她认为大陆也应考虑设立相应的机制和机构,而且是由政府埋单。因为,要由社会完成这项工作的话,势必会有收费的问题,就难以做到百分之百的普及。

  - 中国大陆,已注意到离婚调解的重要性

  其实,中国大陆以前并非没有干预离婚的机制。红桥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管友樵,1995年以前曾在该院民事庭管过10年的离婚案,他告诉记者说,那时提倡“便民便审”,法官主动下片儿,俩人一组,深入街委会和居委会,每周两天回法院开会学习,其余4天(那时尚无双休日)全在片儿里呆着,就像负责治安的派出所一样。那时很少有离婚的案子,不是没人闹离婚,而是等不到要打官司的程度,矛盾就被街道和单位给化解了。居家过日子,两口子哪有不吵架的?吵大发了,居委会出面干预。再厉害点,派出所民警出面调解。实在不行了,我们出面,法官的话总归是有威力的,谁是谁非一指点,该让步的让步,该道歉的道歉,两口子的疙瘩就解开了。碰上非要诉讼的,那你先开证明吧,有工作的去单位开,没工作的去街道开,那时办离婚的手续,必须要有单位或街道同意你离婚的证明。然而那证明不好开,人们好面子,离婚属丑闻,一开证明,街坊、同事岂不全都知道了?就这一点,能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有的即使去开了,那章也且不给你盖上呢,单位领导同事、街道干部大娘,劝解,再劝解,甚至能把当事人臭骂一顿,硬把一个即将成形的离婚案给骂没了。最后,真有把离婚的案子打到法庭的,好,开庭仍在居委会,法官把街道代表、单位领导、派出所民警甚至街坊邻居全都请来,一开庭主题还是先调解。这时在这种阵势下,理亏的一方一般也就服输了,觉得委屈或冤枉的那位此时挣足了面子,往往也就没气了,结果是撤诉。

  管友樵说,这套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干预机制沿用了数十年,曾让中国大陆成为全世界婚姻状态最为稳定的国家之一。2003年,大概是出自保护个人隐私的角度,修订后的《婚姻登记条例》,规定离婚不再需要开具什么证明,从此好多人离婚无须再找单位和街道,单位和街道不知情又怎么干预呢?那套机制自然也就解体了。后来法院受理的案子越来越多,法官们天天法院里的工作还忙不过来,也就不再下片儿了。

  少了干预的离婚,简单得像去邮局办汇款。记者在天津某区民政结婚登记处看到,办离婚只需出具户口本、身份证和结婚证,工作人员问一句“是自愿协议离婚吗”?男女双方说“是”,接着就是填表,写声明,缴上很少的一点手续费,“啪”地就给盖章了,前后也就10分钟。这期间,有的女人默默流泪,流泪也没人管,办事人员顶多说上一句:“你可想好了啊。”

  “怎能让它这样啊!多么严肃的一件事情?涉及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安定,却让它简单、容易得像搞批发,10分钟一对,说离就离了!”杨立对记者说:“不能再放任自流了,一定要干预,政府和社会都有干预的责任和必要。”

  今年6月24日,民政部发布一套《婚姻登记机关等级评定标准》,其中提出了要设“婚姻家庭辅导员”,规定“婚姻登记机关配有1名或1名以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聘用或通过公开招募志愿者方式招募的婚姻家庭辅导员”。并规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聘用的婚姻家庭辅导员应具有以下资格之一:心理咨询师资格;婚姻家庭咨询师资格;律师资格等”。杨立说,这是一个好的动向,说明民政部门已开始注意到干预离婚的重要性。但可惜力度不够,试想现在有时早上一开门,来办离婚的夫妇多得排成队,仅配一两个“婚姻家庭辅导员”够给谁用的?还不是穷于应付?因此还是应动真格的,必须由国家来投资,立法,建立起一套具有实际效力的干预机制和机构。

  离婚潮已给欧美日发达国家带来很大的麻烦,但愿中国大陆能够早日关注到这一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

  编后语:

  责任感是

  婚姻的“稳定剂”

  文中,记者介绍了一些对于离婚的干预方式,然而离婚本是夫妻双方的私事,任何干预手段也只是让夫妻二人更加理性地思考婚姻,而不足以阻止离婚。爱情是婚姻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爱情并不是婚姻的全部,进入与走出婚姻都会涉及一系列社会关系、财产关系以及责任与义务的变化,那么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与感性的爱情面前,什么才能帮助人们作出更为理性的选择呢?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中心,对591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9.6%的受访者认为离婚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婚姻的责任感变淡了”,排在众多原因之首。可见责任感对于婚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编者认为,与其在即将离婚时让双方重新思考婚姻的意义,倒不如在即将走进婚姻时,通过一系列措施,使男女双方明确婚姻与家庭的责任和义务,让责任感为婚姻保驾护航。比如爱尔兰的一些做法,是可以参考的。

  爱尔兰是禁止离婚的国家,但婚姻并不是终身制的,男女双方在缔结婚约时可根据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协商决定婚姻关系的期限,婚姻期限从1年到100年。登记结婚收费也根据期限不同而不同,如果结婚期限是一年,收费是2000镑,期限越长,收费就越低。如果期限是100年,收费仅为50便士。与费用成正比的,1年婚姻期限,夫妻二人会得到两本如同《辞海》般厚的结婚证书,第一页上这样写道:“为保证双方当事人适当履行婚约,顺利完成l年期婚姻期限,特此明确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权利义务。”下面则分十二编、三百六十五章、两万一千九百款详细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若是选择100年婚姻期限,结婚证书只是一页薄薄的粉红色纸片,上面写着这样几行文字:“尊敬的先生、太太:我不知道我的左手对右手、右腿对左腿、左眼对右眼、右脑对左脑究竟应该享有怎样的权利,究竟应该承担怎样的义务。其实他们本就是一个整体,因彼此的存在而存在,因彼此的快乐而快乐……”

  在这种情况下,爱尔兰人对于结婚,或者选择婚姻期限,都可能变得非常谨慎。尤其是当你选择短期婚姻的时候,可见双方对婚姻的信心与责任感并不强,那么你的权利与义务就自然明白地摆在眼前,使得人们对婚姻的考虑更加理性与成熟。在婚姻出现问题时,这种权利与义务就成为约束双方行为的“金箍”,如同为婚姻注射了一支“稳定剂”。(记者 李雅民)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