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法律网-行业领先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离婚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徐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保定 长沙 长春 泉州 常州 惠州 贵阳 昆明 盐城 潍坊 金华 石家庄 济宁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呼和浩特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离婚法律网 > 结婚 > 婚姻法律知识问答 > 正文
假结婚和假离婚的法律风险
2016-04-29作者:未知来源:离婚法律网

  “国五条”一经出台,网上便疯传可以通过“假离婚”来避税。“第一步,上家离婚,准备出售的房产归于上家男;第二步,下家离婚,房产归于下家男(如果有房产的话);第三步,上家男和下家女结婚,房产共有;第四步,上家男和下家女离婚,房产归下家女;第五步,各自复婚!”

  2012年6月,上海市房管局明确表示“非沪籍补缴社保不得购房,非沪籍单身不得购房。”收紧的限购政策逐步发酵,申城部分区域近半数客户购房受阻。

  2013年3月1日,新“国五条”出台。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贷款利率、20%个税等政策,“闹得”大家人心惶惶,各大城市的房产交易中心、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成了人潮最汹涌的地方。

  在“非沪籍”双限政策出台后,就有网友预测,申城将上演一波“结婚潮”,这并非谐谑之言。

  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声称,如果是非沪籍单身人士,中介可以联络专门的“黄牛”来进行“包装”,但需另外支付近万元的“假结婚”包装费。中介人员所谓的包装,就是将购房者包装成在上海工作的已婚人士。

  “国五条”一经出台,网上便疯传可以通过“假离婚”来避税。“第一步,上家离婚,准备出售的房产归于上家男;第二步,下家离婚,房产归于下家男(如果有房产的话);第三步,上家男和下家女结婚,房产共有;第四步,上家男和下家女离婚,房产归下家女;第五步,各自复婚!”

  2010年,李妈妈名下的房产即将动迁,可是女儿仍待字闺中,男朋友也没有。李妈妈听说如果女儿结婚的话,可以多分得一套两居室,不由动了心。李妈妈多方托人打听,煞费苦心为女儿物色人选进行“假结婚”,好不容易找到了亲戚家的邻居杨先生。年近40的杨先生一直单身低保,听说有两万元的“好处费”,便点头答应了。为赶上这趟“拆迁顺风车”,俩人火速结婚,并将杨先生的户口签到了李妈妈的房子里。李妈妈也如愿以偿,为女儿争取到了一套小房子。不料,当女儿准备离婚的时候,杨先生提出了额外的要求:“拆迁分得的房产我也有份的,不给我,我就不离婚。”李家母女的“如意算盘”彻底被打乱了,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在和杨先生多次协商离婚事宜无果后,李小姐无奈之下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李小姐认为这只是一笔交易,杨先生不肯离婚,是违约。李小姐不但要求法院依法判决离婚,而且还要追究杨先生的违约责任,这一想法令立案法官哭笑不得。

  表面来看,李小姐说的是事实,然而“假结婚”只是停留在李小姐母女自己心中。在法律上,李小姐和杨先生是受法律保护的真夫妻。除非李小姐有证据证明夫妻感情完全破裂,否则法院不会判决离婚,更不可能认定双方是“假结婚”。在程序上,即使法院受理了李小姐的离婚案件,被告杨先生也有可能下落不明“玩失踪”,连接收传票的地址都没有,法院只能进行公告送达。公告一次60天,年近30岁的李小姐实在是拖不起。

  最终,为了尽快离婚,李小姐只能选择让步,和杨先生私下达成协议,额外支付杨先生一笔不菲的补偿款,由法院调解离婚。李小姐虽然恢复了单身,但这段婚史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自房屋限购令出台以来,各地民政局离婚登记处门庭若市,夫妻俩开开心心、手牵手办理“政策性离婚”的不在少数。有些夫妻在办理离婚时甚至直接表示,离婚就是为了卖房能少交税或者规避限购政策。

  网上的避税高招:“将打算卖出的房产归到夫妻一方名下,然后夫妻离婚,拥有该套房产的一方以家庭唯一住房出售(还需满5年才能避税),卖掉后双方复婚。”

  婚姻律师认为:为了购房等目的办理所谓的“假离婚”,法律风险很大。如果有人趁购房之际假戏真做或出尔反尔,就会使得放弃房产的一方一无所有。

  比如A先生和B女士是夫妻,原来有三套共有房产。“假离婚”时,双方在离婚协议书上约定:两套房屋归A先生所有,即将出售的一套房产归B女士所有。如果A先生假戏真做或者和B女士出现感情问题,双方未能复婚,就会导致B女士人财两空。

  另外,离婚后再复婚就保险了吗?非也。同样是A先生和B女士,从法律上讲,对于第二次婚姻来说,这两套房属于A先生的婚前财产,已经与B女士无关了,A先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随意处置。再来说说B女士,离婚后B女士购买了新房,这个房子就属于B女士的个人财产。即使购房款是B女士与A先生的共同财产,新房子的所有权也与A先生无关。两人复婚的话,新房作为婚前财产仍然是B女士的个人财产。这样,本来共同创造的财富,在法律上已经各不相干了。

  随着限购政策的不断升级,婚姻律师经常会被问到,为了购房“假结婚”产生的纠纷如何处理的问题。所谓的“假结婚”是指,男女双方通过办理合法的婚姻登记手续,产生了法律上的夫妻关系,只不过这种婚姻的双方并非以共同生活为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经济上的利益,如为规避限购政策、多分拆迁房等等。

  假意结婚本身不会触犯法律,但是容易引发纠纷。

  一、“真结婚”与“假结婚”,两者很难界定

  一旦发生纠纷,双方是情投意合“真结婚”,还是为了利益“假结婚”,法院在处理时肯定会有一定的区别。但是问题是到底孰真孰假,有时很难去判断,总不能说凡是婚后马上买房的就是“假结婚”吧。如果判断不清楚,法院在处理类似纠纷时就只能是按照“真结婚”来处理。

  二、房产分割风险

  为购房而“假结婚”,购房行为必然发生在结婚登记之后。购房后,如果要离婚,该房屋应该如何处理,就是一个难题。

  如果双方事前没有约定,那么这很容易被认定为夫妻共有财产,离婚时双方都有权分割。不过即便有约定,不同的约定也会有不同的风险。法律允许夫妻双方对共有财产进行约定,也就是说,双方结婚时约定房屋归一方所有的约定是有效的。但如果协议约定不严谨、不规范,也容易造成无效。比如有人约定:如果双方离婚的,房屋归一方所有。如果最终双方没有协议离婚,而是诉讼离婚,这个约定就会被法院认定为无效。

  根据婚姻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一般均属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原则上应平均分割。除了“假结婚”后购买的房产外,如“假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法定继承他人遗产的,这些遗产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此外,在婚后,如“假夫妻”一方过世的,则其配偶也可继承其遗产。

  三、结婚容易,离婚难

  离婚有两种方式,协议离婚和诉讼离婚。协议离婚须由双方协商一致,但届时一方出于某种原因不愿离婚,只能诉讼离婚。诉讼离婚的,要到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被告所在地不在当地的,诉讼起来就比较波折,人找不到还要公告,找到了不同意离婚的,第一次诉讼不一定能判决离婚,只能等判决生效后六个月再次起诉,这些都增加了离婚的难度。

  一、情感风险——离婚容易复婚难

  为了拆迁,为了购房等原因,夫妻双方协商一致,等拆迁结束或是购房完毕,再去复婚。但是拆迁或是购房都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则三五个月,长则一两年。没有法律保障的婚姻,风险极大。婚姻家庭律师网已经多次遇到遭遇“假离婚”的当事人,女方因轻信男方拆迁谎言,办理了“假离婚”。之后才发现是男方早有外遇,女方悔之晚矣。“假离婚”只是当事人的一厢情愿,法律开不得半点儿玩笑。

  二、经济损失——草率协议诉讼难

  当事人在“假离婚”时,往往离婚协议内容草率,既不罗列全部夫妻财产,也不合理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常常是财产归于一方所有,另一方净身出户。然而,法律上不存在“假离婚”这一概念,一旦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双方签字的离婚协议就是合法有效的,无论今后是否可以顺利复婚,都严重损害了净身出户一方的合法权益。情况一:如果双方可以顺利复婚,一方在离婚协议中分得的财产仍是其个人财产,不会因为复婚就转化为复婚后的夫妻共同财产;情况二:如果不能顺利复婚,那么净身出户就在眼前。

  此外,没有合法登记的“真夫妻”,彼此不再互有法定继承权。如一方突发意外过世,另一方将无权继承遗产。离婚后,一方因父母过世而法定继承的遗产,也将属于其个人财产,而不是夫妻共同财产。

  总而言之,法律上不存在所谓的“假离婚”,离了就是离了。

  “假结婚”、“假离婚”貌似占了便宜,但实则不确定因素较多,法律风险较大。法律来不得半点儿戏,一旦结婚即是合法夫妻,一旦离婚就不受法律保护。婚姻家庭律师网在此要奉劝大家要审慎而行,事前咨询专业婚姻律师,明晰潜在风险,防止因小失大,避免不要的法律纠纷。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