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诉讼中的四种不健康心态
导读: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开放,离婚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了见惯不怪之事。在众多离婚案件中,由于人的不同本性体现了种种不同的离婚心态,常见的有: 轻率、盲从心态;怕吃亏心态;仇恨心态; 死拖不放心态。这些心态直接影响诉讼的顺利开展,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加强这方面的思想教育。
一、轻率、盲从心态。此种心态的离婚案件多存在于年轻夫妻,双方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产生纠纷原因多为家庭琐事引起,主要是婆媳关系不好或夫妻一时意气、打闹。当事人较为情绪化,动辄要求离婚。表现一是提出离婚理由简单,矛盾不大,提出离婚的理由通常是以双方性格不合为由。二是做事不考虑后果,只凭个人一时意气。如何某(女)诉王某(男)离婚一案,何、王经自由恋爱结婚,婚后感情较好,后生育一女儿,女儿不满一周岁,何某因与丈夫、婆婆言语冲突,就片面认为丈夫和婆婆重男轻女,一时受气离家出走,不久即单方面提起离婚诉讼。三是盲目顺从长辈。夫妻双方矛盾本来不大,但因一方与另一方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无法调和,而一方又没有个人主见,盲目顺从父母兄长意愿,提出离婚。推卸责任、寻求解脱心态。持有该心态的当事人婚姻存续时间较长,家庭环境通常较差,如一方身体状况较差,或是残疾或是精神状况有问题等。行为人往往一意孤行,自私心念重,表现一是嫌弃对方,想方设法意图推卸责任。二是通过一定的努力但没有效果,无奈选择离婚寻求解脱。积极推卸责任的常表现为不断地进行诉讼要求离婚,在法院一次判决不准离婚后,半年后又以相同理由重新起诉要求离婚,直至法院判决离婚时止。无奈地表现为一方有难,双方虽共同努力维持了一段时间后,但终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持,意图放弃,应了那一句俗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如叶某(女)诉阮某(男)离婚一案,双方1988年结婚,婚后感情亦较好,已生育了子女,2000年男方因交通事故造成二级伤残,生活不能自理,双目失明,不能行走,家庭负担重,欠下债务10多万元,而交通事故赔偿款20多万元又迟迟得不到赔偿,在此情形下,叶某选择了起诉离婚,寻求解脱。
二、怕吃亏心态。怀这种心态的离婚当事人,其婚姻基础通常较差,结婚时间亦较短,出现矛盾后自私心重,片面强调自身利益。表现一是对离婚态度无所谓,对家庭财产却斤斤计较,财产分割小到茶壶、蚊帐、被席都要分得清清楚楚。二是对对方诉讼期间提出的夫妻共同债务表示概不知情,不愿承担偿还责任。如何某(女)诉温某(男)离婚纠纷一案,双方对离婚没有异议,但男方提到为结婚筹办婚礼借亲朋戚友借款一万多元时,女方一口咬定不知情,而男方温某不能提供相应证据只能独自承担债务。三是先行转移财产。表现为离婚较为理性化,目的性强,计划性强,在矛盾产生后,有计划地先行转移夫妻共同财产,使得离婚时,银行帐号通常只有一百几十元,值钱财物亦不知去向。
三、仇恨心态。存在仇恨心态的离婚案件,通常婚史较长,婚前了解程度不够,婚后共同生活缺少沟通,平时常因家庭琐事争吵、打斗,普遍存在家庭暴力现象,双方积怨较深。该种心态表现为相互记恨、仇视,在离婚诉讼过程中,情绪通常较为激动,法庭上双方唇枪舌剑,互相指责,恶语相向,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大打出手。如王某(女)诉杜某(男)离婚纠纷一案,双方于1996年11月经他人介绍相识,1997年6月登记结婚,1998年生育一女儿。婚后从事废旧金属回收生意,家庭环境较好,之后,杜某经常沉迷于赌博,双方开始常因家庭琐事发生打骂,拳脚相向。诉讼前,双方又因家庭琐事产生纠纷,杜某将王某打伤,王某向当地派出所报警求助,并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法庭上王某指责杜某在外包养“二奶”,杜某则认为王某常叫来娘家人小题大做,多次对其寻打,致使矛盾不断加深。双方唇枪舌剑,互相指责。诉讼期间,法院组织双方调解,尽量挽救其婚姻,但在此期间,杜、王再次发生争执,暴力相向。
四、死拖不放心态。一些当事人明知双方夫妻感情已破裂,即使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双方亦不能和好的了,但为了顾存面子或限制对方,一口咬定夫妻尚有感情,甚至以死相威胁,坚决不同意离婚。如清城区人民法院最近审结的一宗老年夫妻离婚案,男方于70年代末就以性格不合为由向法院提出离婚,由于女方不同意,法院判决不准离婚。之后二十多年里,男方又先后三次向法院提出离婚,女方每次坚持认为自己是爱对方的,一口咬定夫妻感情还存在,在法庭上痛哭流涕,恳求法官不要判决离婚,否则她没法活下去。考虑女方态度,法院多次不准予离婚。由于男方态度一直很坚决,自提出离婚后不再理睬对方,夫妻经常吵闹,家无宁日,唯一的儿子在父母争吵中长大,后来,终因厌恶家庭离家出走,直至父亲第四次提出离婚被法院获准时仍杳无音信。这场离婚大战不仅耗尽了双方的精力,还累及子女,实为不智。怀这种心态的当事人没有意识到死拖一桩毫无意义的婚姻,不如重新选择另一种新生活。其实给对方一条出路的同时,也是给自己另一种活法。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既然做得夫妻,就应相互珍惜双方夫妻感情。“金无赤金,人无完人。”夫妻相处之道,贵在真诚,贵在相互包容。有了矛盾,应注重相互沟通,坦诚相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该放手时须放手,希望再见亦是朋友,这才是健康的离婚诉讼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