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勇:80后婚姻已经走向性交易市场
近年来,我国的离婚案件大幅度的上升,其中因为外出打工、婚外恋比例较重,特别是80后婚姻出现了尝试性的现象。北安市法院的一则统计:2006年至2008年上半年,共受理案件1472件,其中离婚案813件,占民事案件的55.23%。
根据多方数据体现,我国的离婚案件每年都在大幅度的上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离婚率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广州、韶关、珠海、河源和梅州。
婚姻和性爱,让人们对传统观念有所了解
显然,不结婚同居,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接受一些不解和讽刺,也有的地方同居成俗,也作婚姻的基础。我所在的温州有着严重的“试婚”现象,大多数青年男女在订婚后就会选择同居,看是否能够生育再决定结婚。这里面明显的体现女性地位的薄弱,倘若女性不能生育男方就会付一些补偿费,完全是一种“性交易”的方式,谈不上是传统婚姻中的道德品质。
现实社会中的人们是怎么认识婚姻的呢?
大多数是为了传宗接代,文化在高的人都避免不了这种思想,大家一致提倡“生男生女”都一样,而实际上到医院打女胎的人数不胜数,于是这当中就出现了一个交易似的婚姻,似乎男女双方结婚,女方最好是为男方生一个男孩。避开这个传统观念,再来讲婚姻的过程,现在几乎流行“闪电式婚姻”,只要男方有房有车,第一次相中后,订婚到结婚,可能一年时间都不要,男女双方也会学习“性知识”而先行体验生活。
实际上婚前性行为也是导致婚姻不堪一击的一种因素。有位未婚妈妈告诉我,她再也不想结婚,这辈子就一个思想,赚钱养宝宝。是什么让她对婚姻如此绝望,明显的罪魁祸首就是“婚前性行为”。可能我在这里说婚前性行为是一种误区,大家都会嘲笑我思想不开放,而我接触的大多网友都反映出一个问题,婚前性行为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美好的婚姻,要么是分手,要么结婚了总闹不愉快。当然,世事无绝对,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有成千上万的“婚前性行为”的夫妻过着甜蜜的生活。
80后是怎么看待婚姻的
《北京晚报》07年曾报道,北京80后夫妻中有三分之一在5年内就分手,根据婚姻登记部门的统计,去年全北京有24952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其中有五分之一的婚姻关系维持不到3年;三分之一在结婚5年内离婚;结婚不到1年就离婚的有970对,有52对离婚的夫妻结婚还不到1个月。
我身边的80后,大多已婚,大家坐在一起便谈郁闷的婚姻,抱怨当前的生活。没有考虑好为什么结婚,结婚后为何要反悔?我想很多人都不想解释,最好的解释就是合则过不合则散,结婚难离婚容易,不用请很多人参加,直接在协议书上签个字就搞定。事实上不到山穷水尽,没有人想离婚。
我不认同专家们提出的什么“婚前教育”,因为80后缺少的是性知识,而不是不知道婚姻的内容,结婚后要生孩子,要自己当家作主,这个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因此我认为还是性教育的问题,80后把婚姻当作是试验性的阶段,很多人是因为“负责”而去结婚,当结婚后又发现生活是如此的复杂,便再也不浪费人生宝贵的时间,当断则断,什么社会责任,孩子的成长问题,通通都是借口。
与其说80后在试验婚姻,不如说是在找合适的性伙伴。因为大家都不认为婚姻是人生中的什么大事,同居了一年就分手,再找下一个,直到找到合适的为止。很多人都是短暂的恋爱就开始同居,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对方,只是通过同居的方式来谈恋爱,恋爱未果也就宣布退出。闪电一般,从认识到同居,从订婚到结婚,再到离婚,有些人不需要一年。
90后的婚姻会怎么样?
一个年代过去,另一个年代到来,一代新人换旧人,把社会搞得轰轰烈烈的80后,不但在事业上有所突破,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只相差十年,90后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面对婚姻问题,他们也会重蹈覆辙。
我说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看见满大街的自动避孕套箱,大脑里就会构思一个性画面出来,这个是自然因素,每个人都会体现出来。90后的人基本上已经发育完全,比80后更容易追求“性体验”,显然结婚的人可能很少,同居后上医院打孩子的人可能就会增加。也就是说,90后的婚姻和80后没什么区别,甚至会更离奇,离婚比例还会有增无减。
因此,当前是性教育的问题,每个人必须正确的面对性,不要把婚姻当作是性体验的工具,要有技巧的教育下一代,特别是学校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让学生们更早的明白“婚前性行为”的不良因素,明白“早期性行为”和“杂乱性行为”会给人生带来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