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去谁家过中秋引家庭大战 济南小夫妻闹离婚
“我们结婚才1年,你就不愿跟我回老家看父母,就凭这一点,也得和你离婚。”前不久,济南一对年轻夫妇边吵边走进市中区婚姻登记处办理离婚手续。
随着中秋、国庆节临近,对有一方家在外地的夫妻而言,究竟回谁家过节成了一个难题。有些人就因处理不好矛盾,喜庆日子里就闹起离婚。“还不如平时多回来看看,夫妻俩也不至于怄气了。”一位市民不禁这样感叹。
济南外地女婿行情看涨
在市中区婚姻登记处一项抽样调查中,50位结婚的济南姑娘中,有17位新郎的老家在外地,所占比例为34%。“10年前,咱济南姑娘还不大愿意嫁给外地郎。”该登记处孙主任说,近几年这种“本地媳妇外地郎”的家庭越来越多。在“两地婚姻”中,省内居民是济南本地市民择偶的主要选择。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济南的一些婚介中心里。记者从济南优雅之约婚介中心了解到,在找对象的女青年中,超八成的女会员并不在意另一半老家在外地。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没有对外来人口结婚登记情况进行详细统计,但实际上这种家庭组合形式越来越普遍。“很多外地青年经过奋斗获得不错的经济条件,有不少还是硕士、博士等人才,自身条件不错。一些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也随之改变了。”这位负责人说。
该回哪家过节让人纠结
“本地媳妇外地郎”的家庭多了,由此也引发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比如,逢年过节去谁家就成了一个大难题,有些夫妻一时冲动还要闹离婚。
陈先生和妻子郑女士结婚一年来没吵过一次架,最近却为到谁的老家过中秋相持不下。小两口都是独生子女,陈先生家在外地,父母一个月前就打来电话,希望这个中秋节小两口能够回家。
陈先生认为,按照传统,女方理所当然应跟男方回家过节,根本不存在争议。郑女士则认为,上个春节她回婆家过节,这个中秋该轮到男方让步了。为此,双方冷战了不少时间,最终才妥协:陈先生先请假回老家看望父母,“十一”假期也不准备出去玩了,在妻子家陪岳父岳母。
记者从历下区、历城区等婚姻登记处了解到,每逢中秋、春节前后,都有不少年轻夫妇因为这种问题分手。“虽然不能把离婚的原因完全归结于过节,可这种现象却越来越突出。”历下区婚姻登记处刘主任说。
“把父母都接来也闹心”
事实上,面对“回谁家过节”的难题,不少夫妇会采取“分居过节”或两大家子赶来济南团圆的办法,但即便这样,矛盾还是接踵而来。
今年“五一”期间各自回家过节的孙先生感叹:“这种方式听起来不错,实际上会造成许多意想不到的麻烦。”
孙先生老家在石家庄,尽管他们是征得双方父母同意才各自回家,但思想传统的老家亲朋都在背后议论:“小夫妻是不是在闹矛盾?”“这家媳妇不太好管啊。”
市民吴飞前年结婚,并在市中心买下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去年春节,夫妇俩将双方父母都接到新房子里过年,开始几天还不错,没想到春节假期还没过完,各种生活习惯上的差异,让双方父母都觉得不自在。
“没想到,让父母来济南过节,反而更闹心了。”小夫妻生怕双方父母不满意,干脆早早把老人送回家,并许诺今后每年春节轮流回家。
不妨平时多回家看看
小夫妻因为过节回家闹矛盾,父母们又是怎么想的?
郑怀英老人家住七里山社区,儿子和儿媳都在淄博工作,逢年过节她也希望孩子能回家。“现在都这么忙,当家长的也得体谅孩子。要是孩子因此闹矛盾,我宁可不让他们回来。”她说。
郑怀英认为,如果平时孩子们能多回家几趟,也不至于一到过节就因回谁家闹矛盾。“要把生活这碗水端平,家庭成员都得有付出和忍让。”济南大学社会学教授崔恒展说,随着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恋期,以及女子依附夫家的传统观念被颠覆,到谁家过节会成为一个难以回避的社会问题,两家老人“抢”一对小夫妻的局面也会时有发生。
崔恒展建议,宠爱子女的双方家长改变一些旧有观念,性格倔强的年轻夫妇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到谁家过节的难题自然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