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法律网-行业领先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离婚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徐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保定 长沙 长春 泉州 常州 惠州 贵阳 昆明 盐城 潍坊 金华 石家庄 济宁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呼和浩特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离婚法律网 > 婚姻新闻 > 正文
家庭生活的经济学:物价上涨时结婚比单身收益高
2010-09-03作者:未知来源:未知

  说家庭经济学是一门学问,倒不如说它是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技巧,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出经济学的原理,但是人们的生活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应用着这些道理。

  家庭经济学,顾名思义,是研究家庭行为的经济学。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里·贝克尔教授开创的。现代社会中,家庭经济学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成为人们居家过日子的理论依据。家庭经济学是如何描述和分析家庭生活的?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家庭经济学又有什么样的见地呢?

  单身还是结婚

  关于单身还是结婚的问题,社会上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讨论,有人说单身是贵族,有人说婚姻是围城,无论怎么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在经济学家眼中,人都是理性的,行为和判断都是经过了理性思考的。在这个前提之下,婚姻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用贝克尔的话来说,“婚姻是双方当事人执行直接和隐含责任的一份没有完全定义的合同”。婚姻的成本包括机会成本和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与结婚和离婚直接相关的费用;机会成本是指为追求一种状态而放弃另一种状态所损失的福利。两个人只有在结婚的共同所得大于单身时的分别所得之和的情况下才会结婚。换句通俗的话说婚姻就是一种“经济互助组”,当男女双方分开生活的成本高于结婚之后共同生活的成本时,结婚才是更理性的选择。

  以在北京工作的王先生和金小姐为例,王先生就职于外资企业,每个月房租2100元,生活费2000元左右;金小姐在一家专利事务所工作,每月房租1800元,生活费2000元左右;二人每月的约会成本大约1500元左右,这样每个月两人的生活费用总支出为9400元左右。今年7月两人登记结婚,婚后租住一室一厅的房子,月租3200元,生活费用2800元左右,其他费用1000元左右,婚后两人的总支出为7000元左右。结婚后比结婚前每月节省开支2400元左右。这样看来,单从经济上来说王先生和金小姐结婚是比较合理的选择。另外,金小姐还表示,结婚之后两个人共同生活,省掉了一些约会,这样不仅节省了金钱,还得到了更多情感上的满足。

  今年年初以来,房租价格一路走高,另外,近几个月消费品的价格也有所上涨,如此看来,在物价上涨时期结婚的经济收益要高于单身。

  谁来做家务

  中国传统的观念一直认为“男主外女主内”,而如今的社会中女性越来越多的参与到了社会活动之中,换一个角度,这也意味着她们用在家里的时间变少了。

  在夫妻双方都参加社会劳动的时候,家庭劳动该如何分配呢?按照家庭经济学的观点,家务劳动的分工应本着相对优势的原则,即由社会劳动收入相对低的一方承担。如果由社会劳动收入高的一方承担家务,就意味着家庭劳动的机会成本增加,家庭总体的货币收入减少。这里,笔者无意于歧视相对低收入的一方,而只是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家庭生活的成本。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当夫妻双方的收入都很高的时候,任何一方都不愿放弃自己的社会工作收入而进行家庭劳动,任何一方从事家庭劳动的机会成本都很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社会分工开始出现变化,出现了新的工作种类——家政服务人员。当夫妻双方从事家务劳动的成本都高于家政人员的小时工资时,聘请家政服务人员料理家务劳动是最合理的选择。

  在物价上涨而工资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简单地把问题理解为物价不变而工资水平下降。这样,夫妻双方就会重新考虑家务劳动的分工问题。当双方从事家务劳动的成本仍然高于聘请家政人员时,家庭可以考虑请人料理家务劳动而夫妻双方进行社会劳动;但一方从事家务劳动的成本低于聘请家政人员的时候,就应该由这一方从事家务劳动,减少家庭开支,增加总的家庭受益。最近,各大卫视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婚姻保卫战》就恰恰说明了这个问题:妻子兰心有打理工厂进行社会劳动的能力,丈夫许小宁则更有照顾家庭,从事家务劳动的优势,因此,这个家庭的分工成了“女主外,男主内”,这在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是合理的。

  家庭收入如何分配

  说完了家庭支出我们再来说说家庭收入,家庭收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货币收入,另一种是情感上的满足。这里我们说的是货币收入的分配。

  单身时的“月光族”在结婚之后要考虑家庭收入的分配问题了,除了要支付生活费用之外还要考虑家庭投资。有专家表示,目前中国家庭收入分配的最基本模式是“三分法”,即三分之一用于住房(房租或者房贷)、三分之一用于生活、三分之一用于储蓄投资。

  广义上来说储蓄、炒股、购买基金都属于投资的范畴,而且适用于不同的人群。一般来讲,没有积蓄无法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应该倾向于选择储蓄这一类比较保险的投资,而有了一定积蓄的人可以购买一些股票等有风险的投资。而事实却不是这样,今年27岁的张女士供职于一家建筑工程公司,手中并无许多积蓄,她选择的投资方式是购买股票,她认为购买股票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收益率高,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积累更多资金;55岁的佟女士则选择了比较保守的购买国债,她说:“购买国债首先没有风险,收益也高于储蓄,其次购买国债还可以支持国家建设,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在不同的时期,选择投资的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在通货膨胀时期,如果通胀率高于银行的利率,就很少有人再选择将钱存入银行,因为存入银行也就意味着钱是负增长的,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赔了”;当通货紧缩时,货币的购买能力相对增强,人们往往会选择购买实物投资,比如投资够买房屋、贵重金属等。

  根据所处的时期不同,家庭的收入分配也会出现调整,今年以来房屋租赁市场火爆,房租价格上涨,对于租住房屋的家庭来说房租增加,在总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可能就会减少储蓄投资的支出;上几个月,农副产品价格有所上涨,家庭用于生活费用的支出增加,这样也导致了家庭对收入分配进行调整。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