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法律网-行业领先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离婚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徐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保定 长沙 长春 泉州 常州 惠州 贵阳 昆明 盐城 潍坊 金华 石家庄 济宁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呼和浩特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离婚法律网 > 婚姻新闻 > 正文
当代青年的婚姻与家庭生活压力分析
2010-05-05作者:未知来源:华媒网

  青年人面临的压力,因为他们所处的人生发展阶段不同而有差异:还在读书的青年必然面临升学的压力;从学生时代走向社会的青年,面临的是工作和就业的压力;参加工作的青年则面临的是建立家庭和家庭生活的压力。青年所面临的工作压力,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主要就当今青年在家庭建立过程中和家庭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进行探讨。

  一、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看择偶压力

  择偶是人们确定婚姻关系,建立家庭的第一步,传统社会在人们择偶过程中遵循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在社会青年人有更多的自己选择配偶的权力,择偶更多的表现为青年的自由选择。很多优美的诗歌都赞扬甜蜜美好的爱情,但在恋爱的过程中,也是几多欢喜几多愁,有些人不停地恋爱,有些人则因为不能恋爱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环境方面的原因。

  首先,从人口学的统计来看,我国人口男女性别比差异显著。受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生率下降与80年代以来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影响,1970年后出生的男性人口将面临严峻的婚姻趋势。

  从上表的统计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处于婚龄阶段的青年在各年龄组的单身人数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单身男性的比例远远大于单身的女性,并且在青年结婚年龄段(24~34岁)同龄与相对人口性别比都远大于10(见表2)。而最近几年,我国人口出生性别比仍存在较大的失衡现象,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新生儿性别比高达117,在我国不满20岁的人口中,男性已经比女性多了2000余万人,由此可以看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一段时间内,男性在婚姻过程中存在着婚姻挤压现象,很多男性可能在同年龄群组中找不到配偶。

  中国传统和现代社会都非常重视男子的婚姻与生育,强调“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特别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因此,在男女性别失调的情况下,很多男性青年,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青年,在择偶的过程中将会面临较大的婚姻压力。

  其次,男女青年择偶时有不同的关注因素,因而有不同的压力构成。人们在自己的实际择偶过程中,主要考虑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个方面,社会取向主要包括家庭背景、职业、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个人取向则包括个人的年龄、外型、素质、品行和性情等方面。

  男女青年在择偶时对对方的关注方面是不同的。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就二十五年来青年择偶标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现在人们在择偶时更加注重经济因素。自1994年以来,征婚者对经济收入的价值评价显著提高,在学历、身高、家庭背景等要素的重要性变化中,经济因素成为唯一正增长态势的要素,女性对男性的经济收入要求较高,而男性对女性的经济收入要求降低,这也就表明了经济状况对于男性的重要性要高于女性。女性除了对男性的收入要求较高外,还对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有较高的要求,当代白领女性最喜欢的意中人的职业为商界人士、科技人士和律师等高收入阶层。相对于经济、职业、教育等社会取向来说,女性对男性的年龄、容貌等个人取向的要求,远远落后于对社会取向的要求。这种对男性社会取向要求的提高,本身就给婚姻市场中的男性增加了压力,他们要找到合适的对象就需要在社会中加倍努力,取得较好的成绩,获得更好的职业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否则在婚姻市场就会处于劣势地位。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强调“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因此,男性在社会取向方面强于女性被认为是很正常的事情,相反,如果女性在社会取向方面较男性更有优势,男性则觉得有一种自尊心受挫感,失去了男性的自尊。因此男性在择偶的过程中对女性的要求还是以个人取向为主,比如注重女性的人品、容貌、身高等,希望女性有较好的外形,温柔贤惠的品性,较高的修养品味。择偶过程中的梯度模式,使男性在择偶时更愿意选择那些与自己条件相当或不如自己的女性,而不愿选择学历、社会地位等方面比自己高的女性,这就使具有高学历的女性在择偶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成为“另类”。某高校网站上曾经有一种说法,认为现在社会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因此,某高校的许多女硕士为了不成为“第三种人”,避免在择偶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尴尬,而放弃了读博的机会。

  由此可见,不管从宏观的社会人口群体的特征,还是从微观的个人择偶的过程来看,一部分青年人在建立家庭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择偶、组家过程中的住房压力

  择偶只是迈出了婚姻、家庭生活的第一步。现在的青年人在建立家庭时,绝大多数青年都想离开父母,单独居住,但是昂贵的住房又使得他们望洋兴叹。虽然住房的问题不仅仅是青年的问题,但因为青年人的经济基础薄弱,又是最需要住宅的一族,住房对他们形成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其他群体。

  近年来的住房制度改革,使现在参加工作的青年再也不能像以前参加工作的人一样,到一个单位就会分到一套住房,而是需要自己买房,并且单位的公房制度改革也主要是面对中老年职工,而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人只能在外面租房或者购买商品房。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建设的发展,住房价格越来越高,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如北京市2004年住宅新盘的均价是6303元/平方米。其中,普通住宅均价为4861元/平方米,公寓均价是8734元/平方米,别墅均价为5164元/平方米。其中,普通商品住宅成交价格最高的东城区为9374元/平方米,公寓最高成交均价是15142元/平方米。2005年第一周,上海商品房成交均价达到每平方米9452元,而房价还有继续增高的趋势。这样的价格对于刚踏入社会不久的青年来说,是一种沉重的压力,有的人感叹可能工作一辈子都买不上房子。

  面对昂贵的住房,家人能给予青年人的帮助是有限的,因此通过银行按揭买房便成为青年人成为有房族的重要途径。但随着近来各地银行相继提高购房的首付比例,对青年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更增加了他们买房时的负担。

  三、婚姻内外的压力

  不同年龄段的青年面对的问题是不同的,30岁以前的青年,考虑最多的问题可能是人生的意义和个人的发展前途,面临的是择偶与工作的问题;而30岁以后的青年,面临更多的可能是因住房、婚姻调试、子女教育和父母的养老问题而形成的经济和精神压力。

  首先,来自婚姻内部的压力。现在的青年更注重个人的发展,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对婚姻质量也有较高的要求,他们是怀着憧憬走进婚姻的,而当生活逐渐趋于平淡,失去了原来的新鲜感,则可能会产生婚姻厌倦感。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西方“离婚浪潮”和“性自由”的影响,离婚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婚姻中不稳定因素的增多也给一些青年造成了压力。

  其次,对子女教育和发展的担心。中国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以来,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现在的孩子再也不适用“多个孩子多瓢水”的说法,随着人们对孩子期望的增高,觉得自己的孩子应该受到最好的教育,需要全面的培养,让孩子参加各种特长班,给孩子选择好的学校,等等,这样对孩子的养育成本也不断提高,这无形中既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也增加了父母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

  再者,老年父母的养老照料的压力。中国是一个讲求孝道的国家,养老孝亲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保障的逐步完善,城市老年人对子女的依赖更多地表现为精神上的依赖和生活上的照料;而在大多数农村,父母年老没有经济来源,还是主要依靠子女养老。社会流动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青年离开父母到外地生活,与父母的联系相对减少,很多时候当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不能及时地给予帮助,他们觉得不能尽“孝道”。因此,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父母老年时的照顾问题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四、缓解压力的对策

  从青年所面临的婚姻家庭压力来看,青年在家庭建立前所面临的压力是短期的,而在家庭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则贯穿整个家庭生活的始终。这些压力的形成,既有青年本身的因素,也有制度和社会的因素,是个人自己无法解决的,这就需要国家和社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帮助。

  从青年自身来说,首先要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有明确的认识,对自己有比较客观的评价,不要盲目自夸,也不要妄自菲薄;其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性,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事尽力而为,不要苛求;再者,发展高度的适应能力,处理好个人、家庭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国家和社会来说,则要根据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1.对于青年在家庭建立过程中所面临的婚姻挤压问题,一是改变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纠正新生儿的性别比失调问题;二是应在对我国人口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更适合社会和人类自身发展的人口政策;三是对社会主流文化的宣扬与倡导应放弃唯经济论的思想;四是改变现有的户口管理制度,给在当地工作一定年限的人办理本地户口,避免在婚姻建立的过程中面临的尴尬和无奈。

  2.因为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还是一个不完善的市场,因此对青年购买住房过程中面临的压力问题,一是国家应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管理,调整、完善房地产开发中的不规范和不合理因素,调控房地产的价格。二是对于具体实施住房改革的企业或工作单位,应采取适当措施,制订一些相对的有利于青年人的政策,使其能与其他职工有平等的竞争机会。

  3.因子女教育的问题而存在的压力,是与我国的教育机制以及就业机制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解决子女教育的问题,关键是改革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入学和教育模式,借鉴西方的教育机制,建设开放式大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性。而对于目前在城市打工者急需解决的子女入学问题,应制定相关的法律保证他们的子女有平等的进入当地学校就学的机会,降低其进入当地学校的门槛,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制之内。

  4.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社区专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