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申请10天 44对夫妻离婚
自“国际旅游岛”思路出台,海南开始了新一轮发展。不过,就目前的情势而言,与发展旅游业贴身捆绑,房地产迅速火热并成为此轮发展的基础。而城市中的物价正在超越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都市。在这个大背景下,以下场景或许以后不会少见。
4月10日凌晨3点,天涯镇居民老罗早早就来到婚姻登记处所在三亚市政府第二办公楼前等待,由于人多,他连续4天排队补办结婚证未果,今天他豁出去了,干脆等一晚上。
豁出去等一晚上的还不止老罗,自3月23日三亚开始申请保障性住房以来,短短10个工作日内就有1000对夫妻领证,这相当于正常情况下半季度的总和,可谓前所未有。
不仅如此,登记处还时常出现“诡异”现象——笑着离婚、精神病人领证、中风患者来领证……
“赶婚族”彻夜等待
10日凌晨5点,政府二办门前小卖部,老罗不停地打着哈欠,为了解困他不停地喝矿泉水,椅子脚下多出了4瓶喝光的矿泉水瓶,他已经等了2个小时。
老罗是天涯镇人,今年政府要进行农村危房改造,这让他喜出望外,6日上午来到婚姻登记处试图补办结婚证,结果人太多连办证大厅都没挤进去。
“6日、7日、8日连续3天我都没有办成结婚证。”婚姻登记所的火爆让他很无奈,从9日开始,他豁出去了,凌晨3点就到二办门口等着,办公楼一开门就到婚姻登记处排队,但是9日那天他还是没有办好。
10日是双休日,登记处不休息,老罗盘算着知道这消息的人不会多,所以再等一晚上。
“在这里开店了这么多年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景象。“二办门口小卖部的服务员看着老罗的背影说,连续好多天,每天凌晨都有人在二办门口等着办理结婚证。
1000对夫妻“突击”领证
10日下午3点30分,二办三楼的婚姻登记处一片繁忙,办证大厅内的自动取号机已经停止运作,取号机每天为结婚、离婚、补证等业务提供近百个排号,但仍旧不够用。
从3月23日申请保障性住房以来,在10个工作日内,婚姻登记处就接待了1000对领证夫妻,这相当于正常情况下半季度的总和,可谓前所未有。
当然,这1000对夫妻间相当一部分属于目的性婚姻,伴随目的性婚姻而来的是一系列让人大跌眼镜的“诡异”现象。10日下午,记者看见,一对夫妻来到登记补办结婚证,2人坐在登记处的等待区等了30分钟,夫妻之间一句话也没说,办完手续后离开二办时各自分头走了。
刚手术过的患者被抬着来登记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还有——8日,也就是原保障性住房申报截止时间前2天,一位刚刚动过手术的患者被抬到婚姻登记处办理手续;中风患者躺在病床上来到登记处,要求办理结婚手续;精神病患者也来办理结婚手续。
不光是“诡异”结婚,离婚也很“诡异”。在申请保障性住房期间,三亚的离婚率陡然上升,从3月23日开始,10个工作日内就有44对夫妻离婚,这相当于正常情况下1个月的离婚对数,离婚率增加了一半。
10日下午,记者在现场就看到了这样一对离婚夫妻,他们神情坦然,坐在等候区的凳子上相互间不时笑着调侃,全然没有感情破裂的迹象。两人办理完离婚手续后,离开二办两人拦了一辆出租车,前夫热情地为前妻打开车门,两人有说有笑地上车走了。这种诡异的离婚方式据说还不在少数。
“诡异”婚姻背后
申购保障性住房的“对策”?
“很显然,诡异婚姻的背后就是保障性住房。”有业内人士表示。
以经济适用房为例,如果某男子常年在三亚工作,而又没有三亚城镇户口,工资也不高,由于他并非三亚户口没有资格申购廉价的经济适用房。因此,他可能“铤而走险”——和具有三亚户口且住房收入条件都达到申购标准的女子登记结婚,这样就有可能为成功申报经济适用房创造机会,获得经济适用房后两人再离婚。
有的家庭为了申购2套经济适用房而不惜进行假离婚,如果夫妻双方均是三亚城镇户口,且都在5年以上,而且两人各自都符合申购经济适用房的条件,面对经济适用房,夫妻可能会进行假离婚,各自申报经济适用房,获得经济适用房后再进行复婚。
申请人未结过婚,且年龄达到38岁以上的,可以单独作为家庭户申报经济适用房。为此有的家庭为了多申购一套经济适用房,让家里38岁以上的未婚大龄青年前往办理未婚证明,记者在婚姻登记处也见到不少前来办理未婚证明的市民,有的甚至还带着小孩。
三亚市办理结婚、离婚市民比例大增现象,引起了前来三亚检查保障性住房的中央保障性住房检查组的关注,检查组表示,在建设保障性住房中,有关部门一定要严格把关,避免出现假结婚、假离婚骗购经济适用房现象。据《南国都市报》
重庆现实版蜗居
200平米房住40多人
一套跃层改成25个小单间出租
屋子小得只能放一张床、一台电脑……位于重庆南方花园名人苑一套200余平米的房间内,隔出来的24个小单间内“蜗居”着40多人,只有4间厕所、一间厨房。
南方花园(D区)名人苑4号楼2单元6—1是一套面积200余平方米的跃层。记者昨天在该房内看到,房屋楼上楼下已隔成25个单间,每个单间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每单间都按数字编号。
“老板,一个小房间要300元租金呀,能不能再少点!”昨天中午,一年轻女子在一名中年男子带领下来看房。中年男子自称是房东石某的岳父。“只有4号房没租出去了,其他24间都住了人。”他告诉记者,女婿因平时住江北,便将这套房子改成了25个小单间,今年春节开始,陆续租了出去,每间收取月租金250元—300元不等。
不过,24“家”人挤在一起,厕所却只有4个,于是问题就来了:上厕所都要排队,特别是早、晚“高峰期”,要等10分钟左右。厨房只有一个,要使用厨房也得排队。
由于房内住的人实在太多,楼下刘女士多次向物管公司反映晚上太吵、睡不好觉。昨天,该小区物业管理处经理称,当时石某装修房屋时,给物管报告的是改几个单间自己住,没想到石某改成了25个小单间,此前,物管公司发现情况不对,曾下发了整改通知。由于物管公司没有执法权,如果石某再不整改,他们将通知建委、规划等部门前来查处。据《重庆商报》
“蜗婚”一族
离婚不离家捂房待高价
蜗居虽然窝心,但是至少两人还有个共同的目标。可“蜗婚族”不仅要承担房子的物质压力,还有离婚的精神压力,甚至还有和对方“新欢”同处一室的尴尬压力。
最近的数据显示,离婚不分家的“80后”蜗婚族不足一成,但这种高房价催生的特殊现象还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80后”小林和小杨(化名)都是外地人,婚后两家父母凑了120多万元在北京海淀区买了一套两居室,平时由双方共同来负责月供的房贷,但是结婚才刚满一年,两个人便由于性格的差异及家庭的琐事争吵升级而选择了离婚。但是让大家奇怪的是,离婚后的小林和小杨仍然选择了同在一个屋檐下。
“当时我们想到的是财产的处置问题,由于几乎是‘月光族’,我们唯一的共同财产就是这套房子了,但是现在房价疯狂地上涨,贸然处置必然会给我们双方带来损失,两个人又要付月供。”小林向记者透露了自己当时选择蜗婚的初衷,“为了节省开支,我们没有出租房子,而是两个人选择了各居一室。”
虽然是同居一房,但是双方都开始了各自的生活。小林的前夫小杨不会像从前那样按时下班回来。“他经常很晚回家,有时候甚至会带女孩子回来。”小林告诉记者另外一个选择蜗婚的原因“本来以为过段时间,大家情感理顺后,会选择重新在一起,没有想到他这么快就变了。”说着小林不禁潸然。虽然相处得并不愉快,但两个都不想搬出去。小林说:“现在房价已经涨到了将近300万元,大家都不想放弃这套可能还会升值的房子。”据《北京晨报》
房价还在涨
北京一楼盘一天涨4000元
“一个晚上每平米突然涨4000元,谁能承受得起?”前天,位于北京朝阳区五里桥附近的中弘·北京像素两幢楼开盘就引爆上千人的纠纷。
头一天晚上,购房者被告知两楼价格分别为均价2万和2.4万左右,可前天开盘时,2万的变2.4万,2.4万的变2.8万。在场上千人表示无法接受,要求开发商给予回应。但开发商中弘地产玩起了拖延战术,宣布当天的开盘取消,何日开盘另行通知。
下午2点,售楼工作人员要求选10名购房代表到办公室内详谈,因代表无法选取,近百名购房者涌入办公室交涉,但始终未果。一个小时后,楼盘销售负责人表态,在有序的情况下,也可当场开盘,但价格需每平米分别上调2000元,即均价2.2万和2.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