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离婚族
2009-12-31作者:未知来源:离婚法律网
离婚,是近年来出现的频率较高的词。就连网站都创建了“中国离婚网”。可见离婚已经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性。说起某某离婚了,人们不都觉得奇怪,人家没离婚反遭质疑:他们还过着呢?瞧,都到了不离婚反而不正常的地步了。但是年轻人离婚,甚至人到中年离婚似乎无可厚非,因为这是婚姻自由的时代。而现在老年人离婚也不是新鲜事了,他们是在接受时代的“熏陶”,追随时尚吗?
在一个法律事务所,一位老大娘请律师帮助写诉状,老大娘气愤地说:“我真的不想和这个老东西过了,受了他一辈子窝囊气,我今年78岁,也没几年活头,再不离都没机会了,只有等到阎王爷那告他状了,那有什么用啊?”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老大娘一辈子没有工作,在家伺候老少8口人。靠老伴的收入一家人生活,日子虽过得紧巴巴,但老大娘无怨无悔,从没奢望大富大贵,只是老伴觉得自己靠工资养活一家人而劳苦功高,时不时地“张扬”一下。年轻时老大娘顾不上和他计较,现在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老太太自然不买他的账,和老头玩起离婚的游戏。在律师的开导下,老太太嘟囔着回家了。
王老太“雄赳赳气昂昂”地到法庭执意要和老头离婚。一问才知道,王老太上个世纪60年代从东北农村来到林区,丈夫先她几年到林区工作,一直以“城里人”角色自居,下班回家就看小说,从没有帮助妻子做过家务,还嫌王老太土气、没文化,就连生每个孩子的月子里都没有好好地照顾妻子。王老太忍气吞声过了大半辈子,现在再也不想忍下去了,于是乎前来离婚。儿女听说老妈去法院了想离婚,几个孩子立马赶过来拉拉扯扯让老妈回家。谁知老妈振振有词:“你们想离就离,想过就过,为了一点值不当的事说离就离,你们要什么尊严,我这土埋半截的人了就不能要点志气,离了他活不了啊?你爸能耐让他找年轻漂亮有文化的,呸!”法官哭笑不得,只能说“择日宣判”,让老太太的儿女再好好劝劝老妈。
张老汉来到法院要求离婚。他和后老伴是最近几年才到一起生活的。老太太今年春天得了脑血栓一直卧床,她的儿女们一直轮流到“继父”家伺候老妈。尽管基本不用张老汉伺候,但张老汉觉得自己找老伴的目的是让老伴照顾自己,现在老太太卧病,他觉得没有必要再过下去,于是果断地和老太太离婚了。据了解,像这样“半路搭档”因对方有病而离婚的情况还不在少数呢。
小杰的母亲找了一位后老伴,母亲搬到了后老伴家住。由于习惯了随时看母亲的做法,小杰和姐姐每天仍然到母亲的新家去,赶上饭就吃了。一来二去,后老伴的子女不高兴了,他们认为自己父亲工资比小杰母亲工资高,而且大多都是父亲每天早晨遛弯回来买菜,他们就觉得父亲亏了。所以偶尔对小杰她们的光顾表示出了点意思,而小杰母亲当然不高兴了。就这样过了一年多,这个新组建的家在“意见中”瓦解了。小杰母亲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屋,重新开始寡居的生活。这样的“离婚案例”也并不鲜见。
离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什么高兴事。但年轻人离婚他(她)还有工作、有酒场、有麻场,还有其他可以分散精力的很多媒介。然而老人一旦离婚,主要是后结合的老人离婚,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从他们身心的承受能力最大值几乎等于零,这种内心的孤独、寂寞、失落甚至可以击垮他们。所以作为儿女,一定要为再婚的父母多着想,对于他们的生活做到关心不介入,帮忙不添乱,这样就可以减少纷争。要知道,儿女的幸福是父母最大的幸福,而父母的幸福又何尝不是儿女的福分呢。
在一个法律事务所,一位老大娘请律师帮助写诉状,老大娘气愤地说:“我真的不想和这个老东西过了,受了他一辈子窝囊气,我今年78岁,也没几年活头,再不离都没机会了,只有等到阎王爷那告他状了,那有什么用啊?”经过仔细询问才知道,老大娘一辈子没有工作,在家伺候老少8口人。靠老伴的收入一家人生活,日子虽过得紧巴巴,但老大娘无怨无悔,从没奢望大富大贵,只是老伴觉得自己靠工资养活一家人而劳苦功高,时不时地“张扬”一下。年轻时老大娘顾不上和他计较,现在孩子们都成家立业了,老太太自然不买他的账,和老头玩起离婚的游戏。在律师的开导下,老太太嘟囔着回家了。
王老太“雄赳赳气昂昂”地到法庭执意要和老头离婚。一问才知道,王老太上个世纪60年代从东北农村来到林区,丈夫先她几年到林区工作,一直以“城里人”角色自居,下班回家就看小说,从没有帮助妻子做过家务,还嫌王老太土气、没文化,就连生每个孩子的月子里都没有好好地照顾妻子。王老太忍气吞声过了大半辈子,现在再也不想忍下去了,于是乎前来离婚。儿女听说老妈去法院了想离婚,几个孩子立马赶过来拉拉扯扯让老妈回家。谁知老妈振振有词:“你们想离就离,想过就过,为了一点值不当的事说离就离,你们要什么尊严,我这土埋半截的人了就不能要点志气,离了他活不了啊?你爸能耐让他找年轻漂亮有文化的,呸!”法官哭笑不得,只能说“择日宣判”,让老太太的儿女再好好劝劝老妈。
张老汉来到法院要求离婚。他和后老伴是最近几年才到一起生活的。老太太今年春天得了脑血栓一直卧床,她的儿女们一直轮流到“继父”家伺候老妈。尽管基本不用张老汉伺候,但张老汉觉得自己找老伴的目的是让老伴照顾自己,现在老太太卧病,他觉得没有必要再过下去,于是果断地和老太太离婚了。据了解,像这样“半路搭档”因对方有病而离婚的情况还不在少数呢。
小杰的母亲找了一位后老伴,母亲搬到了后老伴家住。由于习惯了随时看母亲的做法,小杰和姐姐每天仍然到母亲的新家去,赶上饭就吃了。一来二去,后老伴的子女不高兴了,他们认为自己父亲工资比小杰母亲工资高,而且大多都是父亲每天早晨遛弯回来买菜,他们就觉得父亲亏了。所以偶尔对小杰她们的光顾表示出了点意思,而小杰母亲当然不高兴了。就这样过了一年多,这个新组建的家在“意见中”瓦解了。小杰母亲又回到了自己的老屋,重新开始寡居的生活。这样的“离婚案例”也并不鲜见。
离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是什么高兴事。但年轻人离婚他(她)还有工作、有酒场、有麻场,还有其他可以分散精力的很多媒介。然而老人一旦离婚,主要是后结合的老人离婚,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从他们身心的承受能力最大值几乎等于零,这种内心的孤独、寂寞、失落甚至可以击垮他们。所以作为儿女,一定要为再婚的父母多着想,对于他们的生活做到关心不介入,帮忙不添乱,这样就可以减少纷争。要知道,儿女的幸福是父母最大的幸福,而父母的幸福又何尝不是儿女的福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