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法律网-行业领先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离婚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徐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保定 长沙 长春 泉州 常州 惠州 贵阳 昆明 盐城 潍坊 金华 石家庄 济宁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呼和浩特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离婚法律网 > 婚姻新闻 > 正文
离婚官司30年变迁:从单位点头到法院速判
2008-11-19作者:未知来源:离婚法律网

 据统计,1980年中国离婚对数为34.1万对,1990年为80万对,2000年为121万对,2007年为140万对。专家对此的评价是,夫妻离异数量增加并不意味着中国人对婚姻制度失去信心,而是随着社会对待离婚的宽容与法律的宽松,人们对婚姻的期望值提高了。
    离婚潮与离婚难
    上世纪70年代末,陈英在人民法院恢复审判工作后第一批走进法院工作,那时的民事审判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离婚案居然占到了一半以上。在1980年《婚姻法》颁布前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轮离婚潮,此间破碎的婚姻多是父母包办的“老婚姻”,还有“文革”那个特殊年代造成的。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像是和一个时代的告别,许多人都想通过离婚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与幸福。陈英的记忆中,当时主张离婚的多为男方,而且多是知识分子,女方一般是家庭妇女或者工人,离婚原因通常是感情不和, “说不到一块儿”。

    “说是离婚自由,但当时离婚特别难,法官在处理时则是轻易不判离,很多打离婚的人都有过‘二进宫’、‘三进宫’这样多次诉讼的经历。”1985年进入法院工作的李舒心遇到过一对离婚夫妻,男方主张离婚,还与其他女性关系暧昧,从法官内心来说,当时更多的是从道德角度考虑:保护无过错的一方。所以男方4次起诉离婚,来一次法院驳一次。
    一位老法官告诉记者,实际上政府当时对婚姻登记机关的离婚率是有指标的,不能痛快地办离婚,一调解就3个月,其实就是降温、冷处理。法院后来没有硬性要求了,但还是尽量判不离。
    个人离婚单位得点头
    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难以想象,过去那个年代打离婚,不光是两个人的事,还得双方单位出具同意离婚的证明。曾有一位老干部,80多了,被评为北京市的健康老人。老夫老妻打离婚。谁不同意离婚呢?双方的单位不同意,说要维护老干部的形象,不能家庭破裂。所以法院就一直拖着不判离,直到一方老人去世。
    说到“拖”的技巧,老法官告诉记者,那时审案子没有审限,离婚案一过堂,发现当事人情绪激烈,案子就放下了,过几个月找当事人谈谈,不行再搁着,过几个月再谈,有的案件三五年结不了,当事人拖不起索性也就放弃了。
    “这么拖着至少不会出事。”老法官说,那时审离婚官司就怕遇上寻死觅活的当事人,因为无法接受离婚或者不能离婚的现实,有的当事人带着药、带着刀来听宣判。因此,“不出事”成了审案的头等大事。法官审案得去当事人所在居委会、单位,做当事人的和好工作,有时甚至还要叫上派出所民警一块儿出面协调。
    李舒心记得有一对夫妻男方有生理问题,女方坚决离婚。李舒心跟着一位老法官找到女方做工作,苦口婆心劝了整整一天,女方也没表态,法官只得再让双方单位到一起继续做工作。“按现在的眼光看,女方离婚理由很正当,法官也应当居间裁判,但在当时都是这么做的。你看现在的《婚姻法》,离婚没有条件:感情破裂,调解无效,准予离婚,就这么简单!想想过去一味地维持没有感情的婚姻,对一方当事人的权利不管不顾,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不道德。”
    从“判离婚”到“分财产”
    一份1988年的离婚判决如此记述:“准予孙某与赵某离婚,孙某带走婚前个人衣物等物品;夫妻共同财产之脸盘一个、铁勺子一把、暖壶瓶两个归赵某所有。”那时,这些基本的生活资料就是离婚时的全部家当。
    如今,婚姻体现在法律上的是越来越多的契约色彩。法官王谦认为,夫妻共同财产立法的处理趋向逐渐在向《物权法》法理靠近,法律加大了对个人私有财产的保护力度。
    旧《婚姻法》规定,房屋经过8年就是两个人的。而依据现行的《婚姻法》,婚前财产永远是婚前的,不管婚姻存续了多少年,永远改变不了性质。年纪稍长的人对此就很难接受:都跟你生活了一辈子了,怎么你的还是你的,我的还是我的? [Page]
    总结30年的离婚官司,李舒心认为最大的变化是案件争议焦点的转变,过去离婚案就是“判离婚”,而现在主要是“分财产”。
    80后离婚父母陪着来
    “好聚好散,互不拖累”。30年,人们对离婚的态度越来越宽容,离婚法律也更加宽松,可婚姻中的人似乎变得不能容忍了,10年前夫妻能够迁就的事情在今天成了离婚的绝对理由。
    “现在有的年轻人把婚姻想得太美满了,却不会去了解、适应对方的性格,不懂得宽容与妥协,婚后碰到一点儿小事就不容忍。”李舒心处理的一对年轻夫妻离婚案,就是因为小两口谁都不愿冬夜出被窝关灯,结果打起来,第二天双方家庭介入,很快就离婚了。
    法官们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年轻夫妇的离婚案都是父母陪着来。“他们依赖长辈,结婚是一时冲动,一离婚就不知怎么办了。离婚者的父母也不一样了,过去父母觉着孩子离婚是件丢脸的事,还帮着法院做和好工作。现在孩子离婚时,都是父母带上亲戚来法院帮孩子争财产。”
    不过,一项婚姻调查显示,生活在离婚法律比较宽松、观念比较开放的国家的人,幸福感更强,因为感情不好的夫妻可以顺利解体,保持婚姻关系的人都过着质量较高的感情生活,这是更和谐的社会状态。 (记者 邱伟)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