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应有缓冲制度
案例
登记结婚要预先打招呼,离婚也必须预约了。今年4月1日起,慈溪市婚姻登记处开始试行预约离婚。夫妻要离婚,得先填一个预约表,一星期以后再正式办理。制度实行3个多月来,40%预约的夫妻最终没有办离婚手续。
子祁点评:
这个制度,自从实施以来一直引发争议。有人认为它给了夫妻一次机会;但也有人认为,它干涉了婚姻自由,为离婚套上一重无谓的枷锁。
然而,虽然“预约离婚”被作为一个制度提出来属于首次,但国内国外,类似的操作手法却不是稀罕事。许多西方国家都有离婚前的分居制度。比如法国,夫妻一方申请离婚,分居期须达3年以上;德国,双方申请离婚,须分居1年以上——还记得英国王妃戴安娜和查尔斯分手前,首相梅杰正式宣布的措辞吗?“王子和王妃已经决定分居”。因为在英国,离婚考虑期起码要9个月,如果一方不同意,就起码要分居5年。
在国内,离婚前会有调解制度,由街道、妇联或者法院完成。如果夫妻一方不同意离婚,很多判例在第一次起诉时也会予以驳回,给夫妻一段冷静的时间。
显然,缓冲制度是挽救婚姻的一大法宝。特别是对于心智不成熟、情绪容易大起大落的人来说,缓冲期前后,他们对配偶的态度会有很大改变。吵架时言之凿凿要离婚,没几天就后悔了。这样的案例不在少数。近10年,随着独生子女进入适婚年龄、大学生允许结婚等情况的出现,冲动型离婚还有上升的趋势。这类夫妻尤其需要“预约离婚”之类的缓冲制度,而且时间不应该只有一星期,而应该再长些才好。
缓冲期要多久才适合?我认为起码要1年以上。因为缓冲期要处理许多问题。
首先是疏导情绪。当内心充斥着怒气的时候,考虑离婚这样的重大事件很容易出现偏差。所以夫妻需要时间去处理情绪,包括找理解能力强的朋友来谈话,借着写作、舞蹈、音乐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寻求专业性辅导等。有些遭遇婚外情的人还要解决抑郁等深层问题,这些都需要时间。
其次是理清内心的需求和现实的关系。当夫妻平静下来的时候,要问问自己想在配偶身上得到什么,这种要求是否合理,换一个人能不能满足,需求有没有调整的可能……一般来说,婚姻解体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个体不成熟,对别人期待太高,失望太重。如果能够改变不合理的要求,婚姻就有重生的希望。
要完成上述步骤,1年时间是合理的。这时考虑是否和眼前人走下去,所作的决定才会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