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法律网-行业领先法律服务网,提供专业离婚法律服务
热门城市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郑州 天津 武汉 杭州 南京 苏州 沈阳 成都 济南
请您选择相应地区
兰州 福州 佛山 青岛 徐州 无锡 温州 南通 中山 珠海 镇江 保定 长沙 长春 泉州 常州 惠州 贵阳 昆明 盐城 潍坊 金华 石家庄 济宁 西安 厦门 东莞 大连 乌鲁木齐 哈尔滨 合肥 湖州 呼和浩特 南昌 南宁 宁波 天津 太原 扬州 烟台 银川
我的位置:离婚法律网 > 离婚问题 > 离婚诉讼 > 正文
婚外情人索要24万赔偿费
2011-08-29作者:未知来源:离婚法律网
晓羽本是个知书达理的职业女性,因禁不住男同事的诱惑,一失足成千 古恨,失去了丈夫,还落下了24万元巨额债务。这是怎么回事?   陷入情网   1963年出生的晓羽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她以温文尔雅的性格赢得了同事的好感,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显得游刃有余。晓羽较好的素质也引起了同事唐国华的注意。   唐国华比晓羽大10岁,虽说年纪也不轻了,但他在单位里总是谈笑风生,显得很有活力,不管是男同事还是女同事都不讨厌他。   只是,和他走得比较近的人才知道,他在单位里的快乐是和在家里的压抑相伴的。据他自己说,退休在家的妻子越来越琐碎,也越来越唠叨了,让他很是心烦,偶尔争辩两句,就会被她骂得狗血喷头。身为男子汉,在家中一点儿也得不到尊重,只有在单位里才能感觉到做人的尊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国华注意到了晓羽身上与妻子迥然不同的地方,如温和、恬静、优雅,因而为之吸引。   他开始尝试着把这种喜爱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恰恰是晓羽需要的,也是她的丈夫不能给她的,因此,她总是欣然接受。慢慢地,他们又有了思想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也是双方的配偶都不能带给他们的。最后,他们产生了“恨不相逢未婚时”的感觉。   2003年下半年,唐国华的心情很不好。晓羽听别人说,他跟妻子闹翻了,他的妻子放言,只要他能找到满意的伴侣,她愿意马上   离婚。只是,这个问题太敏感了,晓羽不敢向他求证。   最后,还是唐国华自己把问题挑明了。那天,他把晓羽约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流着眼泪说:“我不想再维持这个婚姻了,我只有和你在一起才最开心。”   晓羽听了既开心,又犯难,说:“国华,你不要这样。我家现在在拆迁,这个时候怎么离啊。而且他也不会同意的。”   10月18日,唐国华和晓羽相约逛街。似乎是早有准备,经过一家首饰店的时候,唐国华毫不犹豫就迈进了店门,晓羽还没回过神来就被他拉到了钻戒柜台前。“挑一个!”唐国华深情地看着晓羽。   晓羽一下子明白了,唐国华已经把她当未婚妻看待了,他是在给自己买结婚钻戒呢!她的心里一个劲儿地想——国华,你好痴情呀!   她一边这样想,一边拒绝:“不要,买这个干嘛,浪费钱!”   “不浪费,只要你懂我的心就行。” 唐国华坚持着说。   晓羽的心被融化了,戴着唐国华给她买的钻戒,她觉得只有唐国华才是真正爱她的。既然是真正爱她,也就不能不认真思考婚姻的问题了。最后,她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真正的爱是难得一见的,不容辜负,与所爱的人结婚也是合乎情理的。   几天后,晓羽向丈夫摊牌了。一向贤淑的晓羽居然提出了离婚,她的丈夫先是大惊失色,接着怒火中烧。但是,无论丈夫如何发怒,晓羽都不改口。经过 一段时间的相持,丈夫慢慢猜出是怎么回事了,就说:“离婚可以,必须给我24 万元分手费,否则你做梦去吧!”   那天,晓羽照例把谈判结果告诉 了唐国华。她只是客观介绍谈判的结果,而没有同唐商量如何才能满足丈 夫的条件,她连这样的念头都没有。出乎意料的是,唐国华愿意满足她丈夫的条件,很痛快地说:“我有啊,晓羽,我给你24万。”   唐国华还说:“只要他同意离婚,什么条件都可以接受,你女儿的生活费也可以不要他承担。晓羽,只要你们离婚了,我们的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唐国华义无反顾的态度,打消了隐藏在晓羽内心深处的最后一点顾虑。   12月28日,唐国华将24万元交到了晓羽手中。“国华,这不是一笔小数目。”晓羽用手抚摸着他的脸,“我写张借条给你。”   “傻瓜,我的钱不就是你的钱,写什么借条!”唐国华搂着晓羽的肩膀说。   “不,要写的,我要对你负责,万一他拿了钱又不愿   离婚,这笔钱我要还给你的。”晓羽认真地回答着,然后拿出白纸,开始写了起来:“我于2003年12月28日借单位同事唐国华贰拾肆万元整人民币,以此凭证。晓羽。”   人财两空   2天后,晓羽和丈夫协议离婚了。如愿以偿的晓羽开始等待唐国华和妻子的离婚,但是事情远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唐国华和家人的谈判一天比一天艰难,因为儿子和双方的父母陆续都加入了妻子的阵营。随着压力的增大,他的信念不再像磐石般地坚定,他对晓羽的解释也逐渐变得模糊和暧昧。最后,他开始躲避晓羽,   也不赴晓羽的约会。 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也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晓羽终于相信,唐国华不会离婚了,唐国华背弃了他们之间的海誓山盟。然而,无论多么伤 心,多么怨恨,晓羽的心里还残存着一线希望——唐国华毕竟是爱我的,说不定哪天他又回心转意了。   然而,事情不但没有变得她想象的那么好,还急转直下。   2004年4月,唐国华的妻子突然来到单位,说晓羽“借”了唐国华24万元,要求单位领导督促晓羽归还。单位领导马上找来唐国华和晓羽了解情况,进行调解。看着面色苍白的晓羽,唐国华表态说,自己愿意承担一半的责任,只要晓羽能够归还另外12万元,他可以将借条还给晓羽。唐国华的妻子默不出声。   看着并肩站在一起、夫唱妇随的唐国华夫妇,晓羽的心在流血,她知道,自己深爱的那个人已经不存在了。   几天后,晓羽捧着从四面八方借来的12万元找到单位领导。没想到,单位领导告诉她,唐国华的妻子反悔了,不同意上次达成的调解协议了,单位领导无法替她转交这笔钱了。   晓羽终于“犟”起来了,她说:“唐 国华已经让我众叛亲离,总不能再让我独挑这24万块钱吧!”这番狠话很快就传到了唐国华的耳朵里,他让人带了口信给晓羽:“我不会多要你的钱的,你先不要着急还。”这个口信让她感觉到了一丝安慰。   然而,她又把唐国华想得太好了。2005年4月8日,她突然收到一份来自浦东新区法院的快递,打开一看,竟然是诉状和传票——唐国华和他的妻子一起把她告了!   开庭那天,唐国华的妻子和代理律师早早坐在了原告席上,唐国华没有出现。   晓羽本是个知书达理的职业女性,因禁不住男同事的诱惑,一失足成千 古恨,失去了丈夫,还落下了24万元巨额债务。这是怎么回事?   陷入情网   1963年出生的晓羽在一家国有企业上班。她以温文尔雅的性格赢得了同事的好感,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的信任,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显得游刃有余。晓羽较好的素质也引起了同事唐国华的注意。   唐国华比晓羽大10岁,虽说年纪也不轻了,但他在单位里总是谈笑风生,显得很有活力,不管是男同事还是女同事都不讨厌他。   只是,和他走得比较近的人才知道,他在单位里的快乐是和在家里的压抑相伴的。据他自己说,退休在家的妻子越来越琐碎,也越来越唠叨了,让他很是心烦,偶尔争辩两句,就会被她骂得狗血喷头。身为男子汉,在家中一点儿也得不到尊重,只有在单位里才能感觉到做人的尊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唐国华注意到了晓羽身上与妻子迥然不同的地方,如温和、恬静、优雅,因而为之吸引。   他开始尝试着把这种喜爱表达出来。这种表达恰恰是晓羽需要的,也是她的丈夫不能给她的,因此,她总是欣然接受。慢慢地,他们又有了思想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也是双方的配偶都不能带给他们的。最后,他们产生了“恨不相逢未婚时”的感觉。   2003年下半年,唐国华的心情很不好。晓羽听别人说,他跟妻子闹翻了,他的妻子放言,只要他能找到满意的伴侣,她愿意马上   离婚。只是,这个问题太敏感了,晓羽不敢向他求证。   最后,还是唐国华自己把问题挑明了。那天,他把晓羽约到一个没人的地方,流着眼泪说:“我不想再维持这个婚姻了,我只有和你在一起才最开心。”   晓羽听了既开心,又犯难,说:“国华,你不要这样。我家现在在拆迁,这个时候怎么离啊。而且他也不会同意的。”   10月18日,唐国华和晓羽相约逛街。似乎是早有准备,经过一家首饰店的时候,唐国华毫不犹豫就迈进了店门,晓羽还没回过神来就被他拉到了钻戒柜台前。“挑一个!”唐国华深情地看着晓羽。   晓羽一下子明白了,唐国华已经把她当未婚妻看待了,他是在给自己买结婚钻戒呢!她的心里一个劲儿地想——国华,你好痴情呀!   她一边这样想,一边拒绝:“不要,买这个干嘛,浪费钱!”   “不浪费,只要你懂我的心就行。” 唐国华坚持着说。   晓羽的心被融化了,戴着唐国华给她买的钻戒,她觉得只有唐国华才是真正爱她的。既然是真正爱她,也就不能不认真思考婚姻的问题了。最后,她得出了这样的结论:真正的爱是难得一见的,不容辜负,与所爱的人结婚也是合乎情理的。   几天后,晓羽向丈夫摊牌了。一向贤淑的晓羽居然提出了离婚,她的丈夫先是大惊失色,接着怒火中烧。但是,无论丈夫如何发怒,晓羽都不改口。经过 一段时间的相持,丈夫慢慢猜出是怎么回事了,就说:“离婚可以,必须给我24 万元分手费,否则你做梦去吧!”   那天,晓羽照例把谈判结果告诉 了唐国华。她只是客观介绍谈判的结果,而没有同唐商量如何才能满足丈 夫的条件,她连这样的念头都没有。出乎意料的是,唐国华愿意满足她丈夫的条件,很痛快地说:“我有啊,晓羽,我给你24万。”   唐国华还说:“只要他同意离婚,什么条件都可以接受,你女儿的生活费也可以不要他承担。晓羽,只要你们离婚了,我们的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唐国华义无反顾的态度,打消了隐藏在晓羽内心深处的最后一点顾虑。   12月28日,唐国华将24万元交到了晓羽手中。“国华,这不是一笔小数目。”晓羽用手抚摸着他的脸,“我写张借条给你。”   “傻瓜,我的钱不就是你的钱,写什么借条!”唐国华搂着晓羽的肩膀说。   “不,要写的,我要对你负责,万一他拿了钱又不愿   离婚,这笔钱我要还给你的。”晓羽认真地回答着,然后拿出白纸,开始写了起来:“我于2003年12月28日借单位同事唐国华贰拾肆万元整人民币,以此凭证。晓羽。”   人财两空   2天后,晓羽和丈夫协议离婚了。如愿以偿的晓羽开始等待唐国华和妻子的离婚,但是事情远不像她想象的那么简单。   唐国华和家人的谈判一天比一天艰难,因为儿子和双方的父母陆续都加入了妻子的阵营。随着压力的增大,他的信念不再像磐石般地坚定,他对晓羽的解释也逐渐变得模糊和暧昧。最后,他开始躲避晓羽,   也不赴晓羽的约会。 不知道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也不知道流了多少眼泪,晓羽终于相信,唐国华不会离婚了,唐国华背弃了他们之间的海誓山盟。然而,无论多么伤 心,多么怨恨,晓羽的心里还残存着一线希望——唐国华毕竟是爱我的,说不定哪天他又回心转意了。   然而,事情不但没有变得她想象的那么好,还急转直下。   2004年4月,唐国华的妻子突然来到单位,说晓羽“借”了唐国华24万元,要求单位领导督促晓羽归还。单位领导马上找来唐国华和晓羽了解情况,进行调解。看着面色苍白的晓羽,唐国华表态说,自己愿意承担一半的责任,只要晓羽能够归还另外12万元,他可以将借条还给晓羽。唐国华的妻子默不出声。   看着并肩站在一起、夫唱妇随的唐国华夫妇,晓羽的心在流血,她知道,自己深爱的那个人已经不存在了。   几天后,晓羽捧着从四面八方借来的12万元找到单位领导。没想到,单位领导告诉她,唐国华的妻子反悔了,不同意上次达成的调解协议了,单位领导无法替她转交这笔钱了。   晓羽终于“犟”起来了,她说:“唐 国华已经让我众叛亲离,总不能再让我独挑这24万块钱吧!”这番狠话很快就传到了唐国华的耳朵里,他让人带了口信给晓羽:“我不会多要你的钱的,你先不要着急还。”这个口信让她感觉到了一丝安慰。   然而,她又把唐国华想得太好了。2005年4月8日,她突然收到一份来自浦东新区法院的快递,打开一看,竟然是诉状和传票——唐国华和他的妻子一起把她告了!   开庭那天,唐国华的妻子和代理律师早早坐在了原告席上,唐国华没有出现。

无需注册 快速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