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按何顺序继承 你知道吗?
对于居民比较关心的遗产按何种顺序继承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我国《继承法》第十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而按照《继承法》第十条规定: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工作人员表示,市民咨询的问题中,还有很多问题会涉及到遗嘱,而根据我国《继承法》第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而遗嘱的形式有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等几种形式。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无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出嫁女儿能否继承娘家财产?工作人员表示,也有人咨询过这个问题。对此,工作人员解释,继承权男女平等原则是我国《继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继承法》第10条规定,子女是第一顺序继承人。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女儿不因结婚的事实而改变父母子女关系,已出嫁的女儿享有对父母遗产的法定继承权。
而根据我国《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老年人享受六项基本权利
依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人享有六大基本权利,包括受赡养权、社会保障权、婚姻自由权、居住权、自由处分遗产权、继承权。
其中,受赡养权指老年人有受子女赡养的权利。即“老有所养”。赡养人范围,根据《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有四类亲属对老年人负有赡养、扶养义务:一是老年人的配偶;二是老年人的成年子女;三是老年人的弟妹;四是老年人的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一般情况下,弟妹、孙子女、外孙子女对祖父母、外祖父母没有赡养的义务,但当老年人的子女全部死亡或生存的子女没有赡养能力时,老年人成年的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需要赡养的老年人就有赡养的义务。另外,赡养人的配偶对老年人虽没有赡养义务,但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1条第3款规定:“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赡养人履行义务。”赡养义务的内容:法律规定对老年人的赡养包括:对老年人进行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三大方面。
关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权,很多人可能还不了解。依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和社会应健全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项目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区服务、住房保障、老年教育、法律援助等内容。
政法科工作人员介绍,常见的侵害老年人权益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侵害老年人的财产权、对老年人人身权利的侵害、常被遗忘的“精神赡养权”、老年人的再婚受到干涉、自主处分财产权受到子女干涉、其他侵害老年人权益的问题,老年人在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时,应该及时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未成年人如何自我保护?
对于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也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政法科工作人员建议,未成年人上学和放学的路上,最好与同学结伴而行,遇意外时可以互相帮助。不要单独到荒凉、偏僻、灯光昏暗的地方。当发现有人一直跟着你时,你不用害怕,你可以尽快到繁华热闹的街道,商场等地方,想办法摆脱尾随者。
而如今网络的发展,也让未成年人结识了很多网上的朋友,对于网上认识的朋友,应该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不要轻易将自己家庭的情况告知对方,更不要轻易单独与之见面。
工作人员表示,未成年人外出,也应该格外注意安全,出门时应先告诉父母自己去哪里,大约何时回来,与谁在一起,联系方法是什么。尽可能结伴而行,单独外出要走灯光明亮的大道,不抄近道走小路。如果在僻静的马路上,面对车流行走,不背对车流,以免有人停车袭击。